读后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应用文体,优秀的书籍是可以个我们带来积极的思考的,及时写好读后感很有必要,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背包客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背包客读后感篇1
用背包做归宿,踏遍世界,历时十年。由菜鸟变专家,没有别人,只有他——张小鹏,又一个去流浪的人。当上背包客,并将其成为职业。或许你会觉得这是多么不实际,但我却认为,那是多么神圣的职业。
书中讲述作者去了许许多多个国家。在这个艰险的旅程中,身为菜鸟背包客的作者曾经山穷水尽,遭尽白眼,但他从未放弃过,即便是换了七、八份工作也不能令他停住,反倒使他越发希望继续走出去。他坚毅的决心,简单而坚定,一次次地使我动容,其实想要走出去,并不是那么困难,有时候一种想要素面朝天浪迹天涯的决定就可击倒任何的一切。
作者在路上,乞讨的生活令我真正认识到那些异国的街头艺术和旅程上的乞讨者,其实这是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不同的人生历程令自己的眼界更开阔,阅历更丰富,体会更深刻,意义更深远。
来到布鲁日——比利时的一座老城。作者的文字里淡淡地描绘出一幅老城的风光,可以想象出那是一座多么闲适舒服的老城,但是它“老”的不是时光,而是城里的老人。老人的开朗活泼,老人闲趣的娱乐使成熟的城市添了许多可爱,城市随着一代代人逐渐老去,却又随着一代代老人越发多了些情趣。我喜欢作者的描述,但更喜欢他笔下的布鲁日,让我看到了比利时不一样的老城,感受到这座城里的老人,老人身上的豁达、可爱。除了羡慕还能是什么?
回到亚洲。作者夜里悄悄抵达越南。我以前看过许多有关越南的游记或旅游攻略,我知道那是一个旅行者不可错过的地方。作者是从越南的夜色开始说起的,这又令我大开眼界。以往认识越南是因为法国作家杜拉斯的《情人》。那时,越南化身成为热情浪漫但又有些羞涩的少女。不由得使人想到那些穿着“奥黛”骑着自行车在集市穿越的少女,抑或是刚从那些轻雾淡霭中归来戴着斗笠的农人,清新怡人。但作者字里行间的越南却惊艳四射,夜里的灯火阑珊,繁华闹市令胡志明市化身成“小夜上海”一般,更放射出她迷人妖娆的一面。恍惚间,犹如从后台步入舞台中心,看这一切变得更真切更实在一般。正如作者所说,“如果你不想对这座城市失望,一定要在黑夜中抵达”。
作者的旅程还继续着,我也随着作者的脚步步入一个梦寐以求的境界。我享受这个过程并一直爱着。等有朝一日,待我完成学业,我也要收拾起行囊,趁着青春灿烂,年华依然,去远方流浪。以不同的历程感受不同的人生,寻味它的意义,使自己更感觉到生命的存在,只是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背包客读后感篇2
没有牵挂,背起行囊,流浪吧,流浪吧。
其实最开始这不是我想找的书,可是偶然之间看见了它,由于我一向想去旅行,所以就买下了它。还有一点吸引我的就是那句人应当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一个人真的背起行囊行走天下其实是很需要勇气的。踏上了这条路,就会明白意外随时都会发生。
融入当地才是真正的旅行。我对这句话深有感触,那年我去北京的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一点,我刚到北京这个城市的时候觉得我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我就像是一个闯入这个地方的入侵者,北京这个大城市让我感到陌生和害怕,看着周围高大的建筑物,一切都是那么陌生。之后在北京呆了几天我深刻的体会到,如果你想了解一个城市,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留在那里,融入它。旅行,也是如此。如果你有这充足的时间,不妨在当地找一份工作,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去好好感受它。
还有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双脚放在地狱,眼睛搁在天堂。即使你身处地狱,你的梦想也要留在天堂。地狱的历练会让你离天堂更进一步。在地狱和天堂之间,其实距离很短,可是也很长。
我很羡慕作者,他能背起背包一路就这么走,感受各地的文化,生活,欣赏着各地的美景。其实,我又何尝不想。我期望,有一天,我也能背起行囊,就这样一路走下去。不为别的,只为了寻找自我生命中的色彩。
背包客读后感篇3
在中午一点午睡休息醒后,如果还没到二点,我就拿起《背包十年》看两三篇,看完之后打开电脑写一点体会,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看完此书的'。
超喜欢书文开头小鹏的摄影作品,个性是那幅手持莲花的女孩。如果小鹏把每到一个地方的图片也放在书中就更好了,更能让读者了解当地的文化风情。只可惜往后他到的旅行地点都是以文字描述,缺少图片有力的介绍。
在我脑海中修改评价作者有两本印象最深:一本是梁子的《我的非洲部落》,修改描述梁子时说:“在饭桌时她那粗言也常常令人捧腹”,很直率地说出了梁子真性格!另一本就是小鹏的《背包十年》,小鹏那种大大咧咧的性格和对旅行那种执着的热爱。
阅读这本游记,确实不是看攻略,而是看小鹏旅程行走的苦与乐。在书中小鹏分享了他十年来旅行中的一些事儿。包括:进藏时高反、印度奸商、在加尔各答做义工、克服心理时差的沈从文故乡、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高更笔下的大溪地女人、伊尔库思科收获的一份纯真友谊…
我在卓越、当当、豆瓣分别看了别人的评语,当然肯定是有煲和贬。有的说是文字资料介绍小,即便如此,但我却能从中了解了不少知识,比如:
1、在加尔各答仁爱之家做义工,以前也看过其它人写过仁爱之家,这使我更加了解纳兰修女;
2、梵高的画令我震撼,但只是从这书中我才了解到梵高与高更的关系,也因为这样我才更了解高更与他的大溪地女人;
3、我第一次听贝加尔湖这个名字是从眭澔平写的《三毛的最后一封信》,而能够让我更进一步了解贝加尔湖有2500万年的历史,有1600米深却是在此书中。
所以,随着小鹏的脚步,我的眼界开阔到世界各个角落。
最后引用作者一句话结尾:人就应趁着年轻的时候去走走,只是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背包客读后感篇4
在网上书店闲逛的时候,看到排行榜上赫然列着这本书《背包十年》,一看标题就让我内心悸动不已。04年起的2、3年时间里,便很喜欢一个人背着包到处去流浪。虽然没去过什么风景名胜,但周边的城市基本都去过,有时候还是一个人骑着车上路的。那种独自上路的感觉,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清晰。仿若自己是个生活的旁观者,看着身边的人为着生活奔波,为着情感伤痛,为着未来茫然。虽然现在很少再出门,可流浪的心一直存在,只是被岁月的重担压缩在内心的某个角落,很难再照耀到阳光而已。而这本书的标题毫不客气地将尘封多年的颤动再次激发起来,于是毫不犹豫地下了单。
不久,拿到书,封面很是素净。背景是一副沙漠风景,一个背着大背包的人独自行走,身后留下一串脚印,正前方的阳光照射下来,形成一道强烈的逆光。那个孤独的背影,面对烈日的炙烤,毫不犹豫地迈步前行。孤独旅行者,都是坚毅的,他们把心灵留洒在经过的每一条路过的小路上,把思绪铺洒在每一片迷人的风景中,把精神浇洒在每一个悸动的心灵里。独自去流浪,体会那种天地之大的广袤,忍受那种孤独寂寞的煎熬,欣赏那种路边风景的感动。你看过的风景,你遇见的路人,你经历的事件,都会变成人生的点滴回忆。那些让你伤心难过的记忆会在旅途中慢慢消解,宽容;那些让你温暖如春的细节会在生命中慢慢升华。你不知道下一刻会遇到什么人,会发生什么事,但那颗悸动的心,总是对下一刻的未知充满期待。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一丝的关怀足以感动一生。旅行,不是为了去往一个地方,而是为了欣赏去往那个地方的路上风景。旅行,不仅为了欣赏那迷人的风景,更是为了邂逅一两个友好的微笑,遇见一两个难以忘怀的人。
随手翻开书本,虽然有趣的事情不多,但作者并未如流水帐那般记述旅行的枯燥,而是挑出那些动人之处,写成短文,每篇短文其实都是一个故事,你不必从第一页翻看到最后一页,完全可以随手翻开任何一页阅读,因为每篇短文都是独立的。我很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原本游记阅读起来就应该是轻松的。在午后的闲暇,在睡前的空闲,在厕所的无聊中,随手翻开,跟随作者去见闻旅途的天马行空,去感受身边的滴滴温暖。
最喜欢的是作者在比利牛斯山顶的酒吧里遇见的阿根廷青年,每到一个地方,就在那里呆几个月,打工挣钱,一边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然后又换一个地方。一直觉得这样的旅行才是真正的旅行方式!最讨厌的就是国人那种跟团的方式,到了景点拍照,走人!路上在大巴里打牌,睡觉;晚上到了酒店还是打牌睡觉。这也叫旅行?
最让我深有同感的是作者在丽江阿丹家的火塘边的经历。每到夜晚,来自不同地方的年轻人围着火塘,听香港人阿良唱歌,那首名为《知己》的歌歌词写得真好:
知己带给人生很多回忆
像镜子一样没有秘密
但乌云遮蔽大地
但天空下起大雨
仿佛提醒我珍惜珍惜
人生难得有你
让我更认识自己
分享我宝贵的小小经历
人生难得有你
常常带给我刺??
陪我堆积一片天地
……
很想把旅行当作生命的延续,可多少人整日奔波于生活的琐碎,始终放不下这个,放不下那个。作者在去往日内瓦的列车上遇见的那个老人说:“人只能活一次,有太多的地方你没去过,太多的风景你没见过。一定要多走走看看,才不算白活!”人生苦短,经历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一直相信,多尝试,多努力,多经历!
背包客读后感篇5
一“我要去巴黎”——埋在心底的种子·我的大学梦
小鹏说,我要去巴黎!那时他7岁。18年后,巴黎在他脚下,第一缕阳光透过艾菲尔,就这么简单。那些艰苦和磨难,也便成了梦想的色彩。
我从何时开始勾勒自己的大学?记不得了!
我将种子深埋。
深藏温床的梦,默默的厚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能听到虫鸣鸟叫,能感受到日月变化。岁月寒暑,一次次脱去你的外衣,明确梦的真实。
梦想第一次破茧而出,深深的扎根于心底。梦,承载酸甜苦辣,一步步奔向破土。苦于暗无天日,乐于日夜兼程,路遇形形色色,只是过客,留下点点滴滴,与梦交织,丰满了那时的记忆。梦想,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不会经常想起。
十几载春秋,经历雨润大地,感受雪盖冰封,有过踌躇满志,也曾固步徘徊。在路上,始终披荆斩棘;在途中,坚持梦想成真。
浮华褪去,岁月已逝。破土的那一刻,我笑脸迎接那缕阳光。
第一站梦想,开启理想的大门。
二“背包十年”——背包七年·我的大学
十年里,小鹏用背包装下了中国,装下了欧洲。旅行中,或一路坦途,或艰难险阻,有时缩在寒冷的甲板上欣赏华美的落日,有时站在活着的废墟上聆听凝固的音乐。从巴黎开始,开启了梦想之旅——一次成长之旅。
04年秋,挥别三年高中,踏入海大。依山览海,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又仿佛在一瞬间迷失了自己。那一刻,对大学的憧憬伴着大学梦想的实现,与我作别。
下一站,在何方?
喜欢鱼山的参天古树,那些探入云霄的枝叶,丝丝缕缕汇集于触手可及的树干,真实的存在着。我愿是古树一叶,成长于斯,见证风华。
清晨,鹂鸣为一片嫩叶出芽伴奏。新的开始,清露不经意缀在叶尖,折射出七色晶莹。叶心青黄,是为涉世之初的惶恐和期待?!惶恐于即将面对的风吹雨打,期待于未来的玉露阳光。风起处,枝叶横飞,却始终有树干支撑;雨打时,颔首以待,露出坚毅颜色。风雨历练,如同一曲生命的交响,成就了枝繁叶茂。风雨之后,阳光编织出轻盈彩虹,架在明净的天空,渲染出一副五光十色的美卷。阳光下,轻风拂过,树叶微动,邂逅不期过客,不及话别,已如细雨淋漓而去。那片叶,吸取枝干源泉,吸收阳光精华,数着树下的光晕,自得其乐。
背包客读后感篇6
拿到书,封面很是素净。背景是一副沙漠风景,一个背着大背包的人独自行走,身后留下一串脚印,正前方的阳光照射下来,构成一道强烈的逆光。那个孤独的背影,应对烈日的炙烤,毫不犹豫地迈步前行。孤独旅行者,都是坚毅的,他们把心灵留洒在经过的每一条走过的小路上,把思绪铺洒在每一片迷人的风景中,把精神浇洒在每一个悸动的心灵里。独自去流浪,体会那种天地之大的广袤,忍受那种孤独寂寞的煎熬,欣赏那种路边风景的感动。你看过的风景,你遇见的路人,你经历的事件,都会变成人生的点滴回忆。那些让你悲痛难过的记忆会在旅途中慢慢消解,宽容;那些让你温暖如春的细节会在生命中慢慢升华。你不明白下一刻会遇到什么人,会发生什么事,但那颗悸动的心,总是对下一刻的未知充满期待。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一丝的关怀足以感动一生。旅行,不是为了去往一个地方,而是为了欣赏去往那个地方的路上风景。旅行,不仅仅为了欣赏那迷人的风景,更是为了邂逅一两个友好的微笑,遇见一两个难以忘怀的'人。
随手翻开书本,虽然趣味的事情不多,但作者并未如流水帐那般记述旅行的枯燥,而是挑出那些动人之处,写成短文,每篇短文其实都是一个故事,你不必从第一页翻看到最终一页,完全能够随手翻开任何一页阅读,因为每篇短文都是独立的。我很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原本游记阅读起来就应当是简便的。在午后的闲暇,在睡前的空闲,在厕所的无聊中,随手翻开,跟随作者去见闻旅途的天马行空,去感受身边的滴滴温暖。
很想把旅行当作生命的延续,可多少人整日奔波于生活的琐碎,始终放不下这个,放不下那个。作者在去往日内瓦的列车上遇见的那个老人说:“人只能活一次,有太多的地方你没去过,太多的风景你没见过。必须要多走走看看,才不算白活!”人生苦短,经历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一向相信,多尝试,多努力,多经历!
背包客读后感篇7
看的《背包十年》书名就有一种莫明的敬佩,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本性,自由的天性。但是现实中有太多的本性和天性被压抑,或许不够勇敢,或许不够坚定,或许。.。.。.实在是太多太多的牵绊,在这样一个膨胀物欲横流的社会,有太少人能想做放下沉重的包袱,背起行囊,用足迹丈量生命的意义,让精神在路上探索、洗礼,这些都我们向往而不敢前往的方向。
忽然想起了一个寓言关于穷和尚和富和尚的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贫者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能做到穷和尚,如此洒脱,坚韧,聪锐有几个?就如当今像小鹏一样背包客又能有几。
他见过手持莲花的女孩,邂逅过在铁轨边玩足球的少年,观察过爱思考的撒哈拉男人、专注的爱尔兰女孩,去过爱丽丝梦游的仙境,造访过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有过无数美好的瞬间,但也品尝过酸甜苦辣。露宿街头、遭遇小偷、在海关被扒光衣服、做义工……十年来,他打过不同的工,睡过不同的床,遇见不同的人,开心、孤独、骄傲、沮丧交织在一起。
他不经意地说着它们,仿佛与自己无关,也许这就是背包客洒脱的的心态吧,漫漫旅程一切事物都那么美好,一切困难都是那么稀疏平常,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惊奇。他从他崇拜的三毛、格瓦拉、堂·吉诃德身上汲取着力量,一直“在路上”,真正把自己融入旅程,把心放飞在永远阳光明媚的天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充满能量,不断驱动他不知疲倦的快乐并充实的前行。
看着这本书,的确有背包旅行的冲动,但是想到像小鹏这样洒脱,放下白领的工作,放下父母的牵挂、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才发现自己真的做不到,也许背包客不知是自己真正的理想,仅仅是自己渴望自由的天性而已。回归生活,回归自己现实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就把背包客的的冲动放到心底珍藏,抽时间体验旅行的乐趣,也许有一天,放飞的心不愿回来,就成为了真正的背包行者。
背包客读后感篇8
我一直都想出去旅游,但受时间和金钱的限制只去过一小部分地区。看完《背包十年》,沉迷其中的文字和拍摄的图片,更加期待以后能到处旅游。
书中的内容是写作者十年里到过的地方,每个地方遇到故事,包括自己经历的,他或她遇到的,或者是那个地方里著名的他或她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是作者的题材。每个标题都充满诱惑,每段故事的开头都给你往下看的动力。每个故事篇幅不长,就一两页,但都具有代表性,结尾都带点作者的感悟。
所有彩照里其中有两张看来很普通的照片,一张是今年去过的吴哥窟里有名的高棉微笑,图片照的只是那宽厚的嘴唇,下面写着“我明白信仰是一种嘴角上扬的人生态度……”,对于作者来说,旅行就是他的信仰。另一张是一对情侣抬头仰望着被晚霞染成淡紫色的天空和大海,下面写着“羡慕他们可以一起笑看风轻云淡”,旅行时要能做到真正的抛开所有,享受自由,的确令人向往。
旅行无法复制,旅行除了游览风光,品味美食,了解文化历史外,在旅行前收集资料、计划路线、安排行程和旅行后整理照片、写游记都是旅行中值得享受的过程。
旅行给我们留下的除了经历,应该就是难忘的回忆吧,记住每一处迷人的风景,记住每一个帮助过你的人,记住每一张腼腆的笑脸。那些天天被拍的孩子们我们希望他们保持纯真,虽然我们可能给不到他们什么,但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付出过的笑容。
旅行既可以享受其中的过程,又能学习了解所到之处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