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好书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感想通过读后感写出来,通过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思考能力,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月亮糖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月亮糖读后感篇1
?鼹鼠的月亮河》是一本搞笑的童话书。主人翁鼹鼠米加的家住在月亮河一带,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米加出生在一个大家庭里,他是最小的一个孩子,但他与所有的孩子都不一样。米加生来就比别人弱。他是黑色小鼹鼠,不像他的哥哥们有棕色发亮的毛。他又瘦又黑;他爱幻想,爱思考,爱发明创造。米加结识了鼹鼠尼先生的女儿尼里。他喜欢尼里,只想帮忙尼里,尼里每一天要洗很多很多衣服,所以,他想发明出一种东西,把尼里解放出来,而米加的爸爸米先生是挖掘工程师,每一天带着孩子们练习挖掘技术,只想让每个孩子都学会挖掘技术,使他们成为挖掘专家。米加却对此不感兴趣。他不喜欢爸爸为他选取的人生道路,他敢于闯荡世界,决定离开家乡,为童年伙伴女鼹鼠尼里发明洗衣机。尼里在河里发现了一块漂亮的卵石,送给了米加。这是一块月亮石,是一块故乡石。
米加来到陌生的城市,经受各种磨难而不气馁。他遇到了魔法师咕哩咕,在和魔法师相处的过程中,魔法师越来越意识到魔法总是魔法,真的成不了假的,假的成不了真的,米加也渐渐长大,他的洗衣机最后设计出来了,就在离成功只有一步的时候,意外发生了,魔法让米加变成了乌鸦。在遥远而陌生的乡村,米加遇到了乌鸦红辣椒和乌鸦首领黑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他已经不是鼹鼠的时候,鼹鼠的本性反而得到了体现,他的挖掘本领帮忙乌鸦战胜了老鹰铁嘴,这让他充满自信。最后他又回到了家乡月亮河,实现了他发明洗衣机的梦想。
这是一本情节生动搞笑的童话故事书吧。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友谊的获得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每一个人都有理想,要对未来充满信心,要为实现理想付出不懈的努力,做一个勤思考,爱动脑的人。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就必须能成功。
月亮糖读后感篇2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以印象派大师高更为原型创造的小说,高更的一生就是解构主义最好的注脚,生于巴黎,23岁成为股票经纪人,娶了一位丹麦美人,生活优渥,但误入印象主义天地,在37岁这年响应内心的创作呼唤,辞去工作,与家人决裂,前往异国,最终在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找到心灵归宿。高更的作品单纯朴实,形象简洁,构图层次分明,用色鲜艳,画作具有强烈的冲击感;高更的人生经历也正如他的作品一样,追求摆脱世俗束缚,回归原始、本真。
和高更舍弃凡人眼中“成功人生”,遵循内心呼唤的真实生命的经历类似,毛姆走得也是弃医从文之路,但早年小说创作不算成功,没办法“使泰晤士河燃烧”。他转而创作戏剧,成为伦敦红极一时的剧作家,但这种描绘上流社会风情的喜剧,令毛姆备受煎熬,因为他和高更一样,知道“真正的真实”对于生命本身的重要性。
在《月亮与六便士》中,毛姆借天才医生亚伯拉罕阐明了自己与高更的共性。这位天才医生自读书时起,便出类拔萃,在眼看要升任医院管理层时,却因为一次前往埃及亚历山大港的'经历,找到了自己的最终归宿,和当地人结婚,日子过得紧巴巴。而接替亚拉伯罕医生,一路平步青云的却是平庸的阿莱克医生。阿莱克嘲笑亚拉伯罕的选择,但亚拉伯罕本人却过得平和快乐。阿莱克的快乐是六便士式的,俗世安宁,生活富裕,亚拉伯罕的快乐则是月亮,是某种根深蒂固的返祖诉求。那就像是,一个人偶然来到一个地方,莫名其妙地感觉自己属于那里,自己在出生地反而像是陌生人。遵从自己内心,选择月亮或者六便士,无疑都是幸福的。真正的痛苦反而是从未选择、追求,或者求而不得,守着错误的选择煎熬一生。
月亮若是未竟的乡愁,那我们都是流落的异乡人。
月亮糖读后感篇3
因为读书会群里朋友的推荐,让我很想去了解一下书中的故事,书的名字也让人充满好奇。
书上写着,“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其实,当你看完整本书的时候发现,全书好像没有一处提到六便士,但又时时刻刻在透露着关于“六便士”的问题。
月亮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六便士看似很不起眼,却很实在,两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们埋头奔波忙碌的同时仍需抬头仰望月亮,不忘追求梦想,只有这样生活才更有意义,而大部分人也为了六便士的生活选择忙碌着。大多数读完这本书的人,都会在读后把感悟上升到理想这样的高度,如同这本书名背后的含义: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代表现实与卑微,而月亮的皎洁则象征着理想与崇高,终究是少数人的专利。
想想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包括我们自己,常常被俗事缠身,被纷扰侵害,生来就开始忙碌,忙着长大,忙着工作,忙着交友,忙着遇见爱人……到死才会开始安宁。为名为利,为世俗的眼光,却很少为了自己那份热爱。总是会说有遗憾,总是不满意自己现有的生活,总是会抱怨身边人身边事,但很多人还是选择随波逐流,极少人会冲破束缚追逐那份想要。之后,那些少数人成了疯子。
在那些大多数人眼中,他们是笨蛋,为了不可实现的假想放弃原本安逸的生活,他们是怪人,走了一条没有光亮的路。但为了一番热爱变成疯子又有何不可?敢于追求自己的想要有什么错?并没有后悔过,所以才能在死神降临时是带着圆满的'心情而闭目。也许有些人生来就与常人不同,他们肩负着神秘使命,他们可以超脱世间一切束缚,有个东西一直在指引他们。其实那是真实的活着。我们该有所包容,因为这条路对他们来说很艰难,但又知足。反而我羡慕这些人。这才是真实的活着。试问,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如此率性的活着呢?所以我们很难像主人公那样对自己的人生是没有遗憾的。
生活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我们在享受这个世界的同时,也背负了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责任,所以在有了六便士的基础之上,尽量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才是现实的。为了心中所爱放弃所有,也许我们还是缺乏勇气的,更何况像主人公那样的对绘画如痴如醉的执着以及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估计也是我们无法面对的。
一句话,做自己吧!适合的借鉴,不适合的就放下,不必纠结。
月亮糖读后感篇4
早就见到过《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但如此简单和莫名其妙的书名并没有吸引我的注意力,直到去年有同事跟我聊起此书,才决定看看。
题目是什么意思?很奇怪的组合。带着这样的疑惑开始了寻找“月亮和六便士”之旅,遗憾的是阅读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有关它们的蛛丝马迹,反而是在读完此书,掩卷而思的时候恍然间明白:原来月亮象征了理想和浪漫,六便士代表了现实和庸俗。只不过,主人公在书中若隐若现的出现,叙述者“我”时断时续的讲述,让我感觉小说的主题并不明媚,像是雾里看花。所以,读完之后的这几天一直在回味着这部作品,在思考着主人公的故事。最终还是将目光聚集到书名上,两个对立的事物放到一起,本就具有张力,具有选择性,在二者中,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选择了“月亮”。
原本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位英国交易所的证券经纪人,事业顺利,收入不错,妻子美丽贤惠,儿女健康伶俐,家庭美满幸福……在所有人看来很不错的状态中,思特里克兰德离家出走了,留下了幼小的儿女和不安的妻子,还有疑惑的众人。在其妻子的拜托下,“我”去巴黎找到了他,否定了他找情人的猜测,获得思特里克兰德开始学画画的令人匪夷所思的信息,这之后“我”或是在巴黎与他碰面,观察他的生活和绘画状况,或是从一系列其他人那里获得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和绘画情况,直至思特里克兰德去世。思特里克兰德抛下优越的生活,只身来到巴黎追求理想,学校教育并不能契合他的想法,随后自己关在小破屋中作画,忍饥挨饿是家常便饭,生病潦倒也是常有之事,不过他打点零工赚点小钱,有时受到朋友的帮助,但他的画作并不让他满意,在他人眼中也并不讨喜,加上他脾气古怪更让人不愿接近。之后他辗转来到南太平洋上的塔希提岛,在这里他开始幸福了,在原始自然的椰林中,他与爱他懂他的爱塔一起生活,也开启了他创作的源泉,终其一生,在岛上的这几年无论是画画还是婚姻,于他而言都是最幸福的。不过,幸福的时光如此短暂,因为感染麻风病,不久之后在创作了满屋子的绝世壁画后,他病死了,绝世壁画也跟随她而去。之后他声名鹊起,世人开始回忆他,开始寻找珍藏他的画作。主人公坎坷曲折的经历令人唏嘘,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文中“我”的态度不断在转变,由最初的疑惑不解到不愿理睬到气愤再到可怜同情到理解最后是敬佩。当然,故事还是要回到起点,“我”再次见到思特里克兰德的妻子,这时候的她依然向往昔一样虚伪做作、爱慕虚荣(对丈夫、对一切人),原本让我同情的女人和孩子在此时却十分的厌恶,反而对思特里克兰德更加敬佩,对他抛妻弃子的选择多了一份理解和宽容。文中“我”的态度恰恰也是我阅读过程中的心情体验,我想应该也代表了大多数的读者。
这薄薄的一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太多了:婚姻与家庭、现代文明与“野蛮”文化、理想与现实……好像这里面充斥着太多的冲突,也存在着太多的选择。在富足太平的现实生活中,思特里克兰德选择了理想,这样的选择一定是经历了太多的纠结和思考过后的结果,要不然主人公也不会在喜爱了绘画多年后的中年做出抉择。选择,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做,大到爱人的选择、事业的选择,小到晚饭吃什么,选择的过程是痛苦的,艰难的,可是选择过后带来的结果是更考验人的。但是纵观思特里克兰德一生,他并没有后悔他的选择,而且坦然或者说顺其自然的接受着一切后果,包括死亡。不过,最终他成功了,他摸到了“月亮”,不为庸俗的现实,不为趋之若鹜的名利,只为自己心中的明月!
我深深地被震撼,这就是传奇人生带来的效果,这就是经典带给我们的思考,无论是思特里克兰德,还是其原型高更,抑或是梵高,或其他艺术家,还有各行各业的古今中外人物,在他们的人生中,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但是他们都是选择了那轮明月,锲而不舍的去坚持自己的抉择,这样的勇气是可敬的。理想,于我而言太奢侈,从未想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更不用说去追求。即使勉强有,自己会舍得抛弃目前安逸平静的生活吗?愿意放下自己奋斗多年的事业(说工作更合适)吗?会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吗?月亮是美妙的,六便士充满铜臭味,但我想我会轻而易举的选择“六便士”。这就是伟人之所以伟大,而我依然平庸的原因吧!
月亮与六便士,你选择什么?
月亮糖读后感篇5
如果人终将会死,那么在这世上短短的几十年,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答案。
书里的主人公的答案是追求极致的精神艺术的表达。他抛妻弃子,放弃了原本美满的家庭,体面的工作,独自来到巴黎追寻精神的涅槃,他在巴黎穷困潦倒,靠救济度日,他勾引朋友的老婆,害她自杀却毫无感觉,他对亲人朋友冷漠至极,却对艺术的追求热情如火。他一生极致追求的生活的意义最终在一座小岛上实现。
我想对于他来说,可以说一句:此生无憾。
我崇拜这一种精神性,对于物质条件完全不在乎,只要活着就行,只要还能画画就行,人的乐趣极致就是创作的过程,全身心的投入而得到的愉悦感,当作品完成之后意义就不在了,哪怕对世间来说是最伟大的作品,斯特里克兰最后创作了一副旷世之作却让他老婆将其烧毁大约也是自己最终得到了满足。可是我做不到,现实生活中誰又能真正舍弃呢,自己的家庭,责任的枷锁,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在大家沉醉于那副画气势磅礴的伟大之中时,一句要不要喝点酒,就让杰作的魅力瞬间破碎。
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普通人,我们的肩上扛着责任,我们每天奔波忙碌,为了可以活下去而努力,我们放不下父母,儿女,放不下重担,我们做不到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的洒脱,用自己完整的生命去探索生活的意义。那么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是一种专注的精神吧。
我想对于他来说,可以说一句:此生无憾。
我崇拜这一种精神性,对于物质条件完全不在乎,只要活着就行,只要还能画画就行,人的乐趣极致就是创作的过程,全身心的投入而得到的愉悦感,当作品完成之后意义就不在了,哪怕对世间来说是最伟大的作品,斯特里克兰最后创作了一副旷世之作却让他老婆将其烧毁大约也是自己最终得到了满足。可是我做不到,现实生活中誰又能真正舍弃呢,自己的家庭,责任的枷锁,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在大家沉醉于那副画气势磅礴的伟大之中时,一句要不要喝点酒,就让杰作的魅力瞬间破碎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普通人,我们的肩上扛着责任,我们每天奔波忙碌,为了可以活下去而努力,我们放不下父母,儿女,放不下重担,我们做不到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的洒脱,用自己完整的生命去探索生活的意义。那么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是一种专注的精神吧。
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精神震撼,醍醐灌顶的感觉,细想之下又觉得无法企及。在我们纷扰纷乱的生活里,有太多的责任需要去扛,令我们无法喘息,但是当我们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应当学习斯特里克兰的精神,全身心的去投入创作的过程。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我们全神贯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的时候,时间过的极快,内心极其的充实,有一种满足感,即使没有完成什么这一种状态都令人愉悦。所谓的快乐不过如此吧。就像毛姆说的那样,作家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作的酬报;对于作品成功或失败,受到称誉或诋毁,都应该淡然处之。
希望大家都可以专注与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自己的乐趣,不要过多的在乎他人的眼光,找准一个方向就向前冲吧,当你竭尽全力的时候,你想要的都会有。
月亮糖读后感篇6
最初阅读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书名吸引了我,很好奇为什么这本书叫《月亮与六便士》,便读了这本书。
刚读到书中主人公特里克兰抛妻弃子抛下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去了巴黎,没有给出任何理由时候,我能想到的就是他外边有人了,不然怎么可能一个事业有成,家庭美满的人突然之间可以一切都不要,远走他乡呢?他的妻子还有他家里的朋友亲戚们都觉得他肯定外边有人了,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后来,有人前往巴黎,在一个破旧不堪,乱糟糟的小房子里找到了他。当时的他,穿着一件破旧的诺福克夹克,胡子拉碴,好多天没刮,虽很邋遢,却神态自若。了解所有的事情真相后,才知道他不是因为不爱他妻子,也不是因为他身边有别的女人了,而且因为他想画画。多不可思议,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子,就因为想要画画,什么都不要,在所有人看来他是疯了,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再不开始,就真的晚了。过后,妻子知道了后,同意离婚。说了一句:“他要是因为外边有女人了,他会回来,可他是因为想要画画,就不会回来了”。
就拿当下来说,处在大数据的科技时代,又有多少人会像特里克兰那样,不顾一切,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可他就是做到了。即便是生活贫困潦倒,即便是病魔缠身,他都没有放弃。他对理想的追求和热爱达到了我们所不能理解的境界,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挺深的,虽然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有时候真的很远,但让理想照进现实多半大概就是比别人多了一份执着、多了一份坚持、多了一份勇气。所以有梦就去追,不要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放弃那个本可以发光的自己。
月亮糖读后感篇7
有一本叫《鼹鼠的月亮河》的书让我爱不释手。书中的主人公是乐于助人的米加。
鼹鼠爸爸姓米,是月亮河一代有名的挖掘专家,当他从地洞里钻出来的时候,它的第九个孩子米加,已经出生了。但是它的皮毛和其它孩子不同,是黑色的。而且他喜欢天空,不喜欢土地,这都让鼹鼠父母有些担心。这一天,米加又来到月亮河边看月亮。他在想,月亮你是站在山顶?还是挂在树梢?这时有一位小小的鼹鼠姑娘,她对着河面说:“月亮你离我们很近,我一伸手就碰得到,可是每次都捞不着。”在她身边还有一个竹筐,筐里有一大堆衣服,突然一件衣服掉到了水里,顺着水漂走了,一直漂到了米加面前。“啊?水里漂来一件衣服?”米加把衣服从水里捞起来。那位小小的鼹鼠姑娘急忙跑过来,她小声地说:“这是尼先生的衣服。”“你是尼先生的女儿?”米加问。“是的!”尼里说,“我叫尼里。”
有一天,尼里病了,可是她还是得出来洗衣服,米加想要是有一台洗衣机就好了。
他为了发明洗衣机,就离开了月亮河,来到了一个叫书城的地方,米加拜一位叫咕哩咕的魔法师为师。米加学会了魔法,就被黑熊先生请到他的剧院演出,演出很成功,掌声差点让屋顶飞起来,让观众不可思议的是鼹鼠也会魔法!可是零件太贵了,他们还得再演出一次。当演出就要结束时,咕哩咕不小心念错了一句口诀,把米加变成了乌鸦。漫长的100天终于过去了,米加变回了鼹鼠,把洗衣机送给了尼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勤于思考,乐于助人。
月亮糖读后感篇8
前天就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到今天还觉得应该把读后感写下来。虽然我的阅读感想可能对别人来说,没有两便士的关系。
很多人,在很多地方都有提起《月亮和六便士》,然而并不是很多人真正读过它。这是一个描写一位伟大画家如何处理崇高理想和平庸世俗的故事。毛姆真的故事大师、叙述大师(读的是译本,不能评论作者的语言),亦真亦假的叙述,常常让你不知道读的到底是真是传记还是小说。
不得不说李继宏是很有功底的译者,译文流畅清晰,一点都读不出翻译的痕迹,深厚的中文功底让人不觉得这是在读一个外国人的故事。
最后说说strickland。因为读过《莫奈和他的眼睛》,被莫奈贫苦和执着的生活深深打动。感动于莫奈对原配妻子camille矢志不渝的情感,惊诧于视力严重下降的晚年他甚至挑战巨幅作画。张嘉玮平和和有力的语言让人对入世、执著、可敬的莫奈敬佩不已。
相对于莫奈,同样是追求与众不同的的艺术道路的strickland(或者说高更,再次感叹毛姆的叙述)却与世俗过于格格不入。抛弃妻子,置善意和爱情于不顾,最终躲入原始山林作画,过着几近与世隔绝的生活,并且最终默默无闻地惨死。我上网了解了一下高更的画风,确实粗矿的画风确实独树一帜,不了解艺术而向往精致生活的人可能并不会太喜欢。
然而就是这些凡人所不能理解的另类的艺术人生,才可以称之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