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一种对书本感想的文字性描述,读后感里的内容可以写对这本书最深刻的感受,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姚子青读后感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姚子青读后感篇1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我说要认真地读,虽然我还没有读完,但这本书已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多么伟大的人。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妈妈要我背下来:“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我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记得去年八月份,是我钢琴考级最紧张的时候,可妈妈要出差,平日里都是妈妈陪我上课、练琴,妈妈走了我该怎么办?我失去了信心,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片刻就“簌簌”落了下来。妈妈见我落泪了,显得很焦急,爸爸拉着我的手说:“馨馨啊,你这样太让妈妈不放心了,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看完了吗?想想保尔的精神,这些小困难算什么呢?”当我再次把这本书翻开,保尔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孩子!我不应该再让大人为我操心。我下定决心对妈妈说:“妈妈你放心地去吧,等你回来的时候,我一定给你最好的消息。”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你真是个让妈妈骄傲的孩子啊!”我指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是它教会我的!”
当我遇到困难时、当我受挫折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终于在十月份,上海音乐学院陆级证书上良好的考试成绩让妈妈亲红了我的脸,我在心里暗暗地说:“保尔,谢谢你!”
姚子青读后感篇2
读《朝花夕拾》有感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次幻灯片事件,使他毅然决定弃医从文,重拾儿时的记忆,讲述求学之路。他,是鲁迅;这本闻名的书,是《朝花夕拾》。
与别的文章不同,《朝花夕拾》没有太多的修饰与夸张,读作者的书,就跟面对面说话一样,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想。只是这字里行间难免有几个耐人寻味的字眼,藏着别样的涵义。如《狗。猫。鼠》里作者所憎恨的到处嗥叫一副媚态的猫,细细品味,联系作者的年代,我想猫也寓意着社会的某种相像的脚色吧。
品读作者笔下粗俗却有伟大神力的长妈妈,充满奇幻的绘图的书,活泼而诙谐的无常,无穷趣味的百草园……鲁迅先生以儿童天真的眼光把这一切描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在与隐鼠相处,赛会前被父亲叫去背书,冬天捕鸟,三味书屋后园玩耍,儿童的天性跃然纸上,在这里,仿佛也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
鲁迅先生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日本留学的老师藤野先生——个子黑瘦、八字须、带着眼镜。他对学生的关怀无微不至、诲人不倦,帮作者修订讲义;教学严谨、一丝不苟,不允许有一点差错。在作者的眼里和心里,藤野先生是伟大崇高的,以至于在今后的道路上,激励着作者前进。是的,回头望去,我们的成长道路也有一个或几个你印象深刻的老师,他或许教你做人的道理,或许使你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在我们心里,他一样伟大。
就像品茶,在这本简单的散文集里,你会读懂许多……
姚子青读后感篇3
活着,轻描淡写的两个字,却有着难以承载的厚重,不是 to be or not to be 的哲学命题,也没有为什么而活,要活出精彩的励志思考,仿佛是5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写就的华夏儿女在苦难中蜿蜒前行的民族烙印。
平淡的叙事,跌宕的人生,作者为我们展示的主人公“福贵”一生悲惨的境遇令人唏嘘不已,甚至不忍直视。但是正如我们这个民族在无数苦难中表现出的坚忍和乐观,福贵就这样活着。这在西方人眼中可能不可思议,但与我们而言,它确有着残酷的真实性。有人可以把它理解为苟且,有人则给它贴上了劣根的标签,但当人类所有古老的文明都出现断代甚至消亡时,中华的文明却得以延续,这种植根于土地,植根于农田的文明所具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难道不值得记忆和传承吗?
人类所面临的考验不仅来自大自然的无常和多变,更来自于由人类社会自身所制造出的动荡与纷乱。在历史滚滚的洪流中,有几人能成为弄潮儿,又有多少人的沉浮能够自我把控?面对“活着”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凝重的命题,多数人交出的答卷也仅仅是“活着”。早已窥破其中奥秘的上古先贤们从此将命理与儒道薪火相传,并最终变成了一个民族的dna,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走到哪里都可以繁衍生息,但却始终难以称霸一方的原因。
活着是一种诉求,也是一种人生观,它始于周而复始的苦难,却也造就着苦难的轮回,没有民族的牺牲和反抗也许很难跳出这样的轮回,我们的祖先经历了多少的磨难和挣扎才做出如此无奈的选择,这究竟是智慧还是奴性,恐怕也很难轻易地给出定论。历史浩瀚、人生短暂,人究竟为何而活、怎样去活始终是令人纠结的千古难题,然而唯有活着才能思考,才能继续。是烈焰燃烧、百炼成钢,还是细细潺流,滴水穿石,在灼热与宁静、富贵与平安的选择中,中国人往往会选择后者,这种文化上的取舍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面对世界的融合,面对列强的环伺,强权政治和狼性文化步步紧逼,生存的空间将会不断受到来自各方的挤压,活着,谈何容易!
余华的小说拨开了所有的粉饰,让我们如此清晰地看清血淋淋的疮疤,也触发我们去反思面对苦难我们是该继续的坚忍,还是要去尝试挣脱历史赋予我们这个民族的宿命。
姚子青读后感篇4
?论语》这一经典已在世上流传了上千年,但人们对它探索的热情却未减退,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才对它进行更深的的研究。在这循环之中,我也参与了进来。《论语》真不愧为经典,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值得细细品、慢慢读。例如这句脍炙人口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件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件愉快的事?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君子吗?说的就是无论做人、做事都要以德服人、注重修养,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自身要懂得体谅别人,原谅别人,帮助、关心别人,这也是大圣人孔子的处世之道。
?论语》中谈到的最多就是“君子”这一词,因为君子是“仁”“义”“礼”“智”“信”的化身,深受人民百姓的爱戴,也是孔子的身份,他门下有三千弟子,其中,多半是得知孔子是君子而慕名前来,因此,“君子”也是古代圣人的代名词。几千年来,岁月已过去,而《论语》却一直被传诵……
姚子青读后感篇5
有一段时间于丹《论语》心得特别火,但通常,我对比较火癿事物都丌太留心,虽然下载在手机里,但是一直没看。至到最近,工作很是繁忙,人也比较烦燥,晚上在睡前看看此书,确实丌错,甚至感觉到了古圣先贤智慧癿光芒,可以让人很平静。下面就简单说说这本书给我癿感受。
万物之理相通。时事因时因事而变,有时重教化,有时重律法,有时重军事,有时重民政,有时重内政,有时重外情,任何一种理论既非放之四海而皀准,更非一劳永逸之良药。知而行则善,知而丌行则耻;丌知而丌行则庸;丌知而行则可怕了。于丹讲授癿《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原来癿认知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癿古代圣贤,《论语》是给研究古诗词癿人去熟读癿,而像我这样癿老百姓是仰望而丌可触及,甚至丌知自己是否能耐心把这本书看下去,能丌能理解几千年前人类留下癿精神财富。但是当我翻开这本《论语》心得,疑虑便烟消云散了,正如于丹所说癿,《论语》癿道理是朴素癿,温暖癿,她癿解说没有我中癿高谈阔论,而是带给我一种简单而贴近心扉癿感受。看《论语》心得,仿佛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所有癿道理都被于丹娓娓道来,那样一种从容谦仰癿态度正是儒家所提倡癿,所追求癿。
这本书中穿插了很多简短但耐人回味癿小敀事,令我感触颇深。老和尚背姑娘过河癿敀事让我理解了“仁者丌忧”癿境界;国王寻找哲学问题答案癿敀事让我明白如何做一个仁爱之人;网球明星和女孩买头花癿敀事告诉我应该以开阔癿心胸去面对生命中癿缺憾;茶师为了最有尊严癿死法求教癿敀事更让我看到了心灵勇敢癿力量……这样癿小敀事于丹还给我们讲了很多,有些也许会让我们受益终身。
以前我在自己受到伤害癿时候总是放丌下,怨恨一时难以消除。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很多时候,一个事情本来已经过去了,而我们还是老在那儿想,这么可恶癿事,我怎么能原谅它呢?然后就在丌断癿自我咀嚼中,一次一次再受伤害。”看了这段话,我顿时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会因为一件很久以前癿事情而那么久都丌开心,原来是自己放大了伤痛而已。一个“恕”字可以使自己拥有海阔天空,何乐而丌为呢?读完这本《论语》心得后,我觉得贯穿全书癿思想就是注重自我癿心理建设。那个有抑郁症癿喜剧演员癿敀事可能会给我们现代人很大癿启示。在纷繁癿社会里,在忙碌癿生
活中穿梭癿人们,在职业角色癿外衣下,我们还有多少空间留给心灵呢?为什么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癿今天,我们生活得丌够欢欣,丌够幸福?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同贫富无关,不内心相连。
?论语》,2500多年前癿经典语录,今天还能启发我们癿心智吗?还能对我们今天癿心灵产生触动吗?答案是肯定癿。于丹游刃有余地将这部《论语》不现实交织在一起,让我们发现这本语录竟然可以穿越千年,在过去、现在甚至将来癿任何时刻都能引导帮助我们。只要以丌同癿角度来看,它就适用于我们每个人所经历癿每一件事。
姚子青读后感篇6
“活着”这两个字眼对常人来说平凡得很,但是对于《活着》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富贵”而言,却意义深刻。
富贵原本是个富家子弟,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生活。他不把父母当回事,对妻子的辛苦劳累不屑一顾。最可恶的是他那吃、喝、嫖、赌的陋习,挥霍光了老一辈留下的所有家产。他的父亲也被他气死了。可是这时忏悔已经来不及了。从此,他只能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饱受着为生计而奔波的劳累、苦楚。他怎么也没想到命运会一次又一次地捉弄他,让他的心灵遭受一次次与亲人离别的痛苦,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孤家寡人苟活于世。
生活形成的巨大反差,使福贵努力地重新生活,这位历经沧桑和磨难的老人将苦难消解于自己的忍耐和平静之中,坚强地挺了过来。
生活本身就是一位好老师。是生活渐渐让游手好闲、薄情寡义的富贵变成了一个任劳任怨、百折不挠的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没有经历后面的变故,他可能一辈子也无法体会到活着是多么美好和幸运。
在每个人生活的道路上,每一段都是那么刻骨铭心,每一次都让人大汗淋漓,生容易,活不易。人生的道路,就像波浪形曲线高高低低、起起伏伏。虽然走起来非常辛苦,但是它却通向我们人生幸福的道路。只有攀过那危峰兀立的高峰,越过那一条条一望无际的山谷,才能真正体会到活着的意义。
让我们以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态度面对生活,走好每一段生活的旅程!
姚子青读后感篇7
?云裳》,当我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想:“难道是云穿上了衣裳”?我顿时被吸引了,等我翻开书后,才知道这本书的主人公叫就云裳,真是太特别了。
云裳的故事让我在她的童年生活里遨游了一番,品味了四川人民的方言习俗以及她们童年与我们的差别。
云裳最让我敬佩的一点是她做事的坚持,她很喜欢编小报,她小报的名称就叫《云穿衣小报》,她把家里发生的新鲜事记录下来,和家人们分享,这是多么有创意的想法!这跟写日记一样,对她而言,有自己编的小报,是多么的自豪的事。云裳做每一样事都会很认真地去做,绝不马虎,她当这份报纸的主人已经很多年了,即使躺卧在病床上,她也在琢磨着编小报,如何使它更生动,更有趣。她是一个有耐心的人。
记得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坚持每天写日记,可我一开始兴致勃勃,想像着象作家那样,写小说,编故事,可写着写着,就没这个兴趣了,实在是又累又枯燥,那时我还想,这些大作家哪来那么多的.时间精力?现在看看比我们小得多的云裳都能坚持下来,我感觉有些羞愧,我觉得应该象云裳那样,把写日记当成一门爱好,坚持下去。
云裳一家原本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然而一场大地震改变了这一切,故事中,有一幕深深的打动了我:云裳和好朋友心心都被埋在废墟里,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见,在绝望中她们互相安慰,心心渴了想喝水,云裳书包中有水,她二话不说,使劲要倒水给心心,自已却一口也舍不得喝,这种深厚的友情就蕴藏在这珍贵的水中,心心虽然最后也没有喝到水,但心心应该是感到温暖的,她有一位可贵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