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读后感更具吸引力,可以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读后感不仅是对作者意图的解读,也是对自我的一次深刻审视,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父的园子读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父的园子读后感篇1
今天,我们学习了《祖父的园子》一文,感触颇深。
课文讲了:祖父的园子里有许多小昆虫,许多花草树木,”我“童年时常常在这儿玩耍、瞎闹,祖父总是慈爱地看着”我“,不责备,不生气。这时,心中会泛起一层层涟漪,像一个个泡泡,简单而美好,课文孩子气十足的笔调写了件小事,把狗尾草当作了谷穂,使人嘎然失笑。
掩卷沉思,此刻,心中是对萧红自由自在地童年生活的一种向往。跟着祖父在菜园里”摘花、种草、浇水“这并不是劳动,纯属于”瞎闹一气“,至于捉蚂蚱,更是孩子的玩闹。萧红在园子里添乱,祖父并没有责怪,只有笑,对这一切宽容地笑,因为祖父,萧红更获得一种真正快乐的童年生活,渡过了一段属于儿童的幸福时光,在那里,蝴蝶、倭花、小鸟……是自由的,不受拘束的,所以,童年在萧红眼中,是快乐的,带有一种梦幻般的颜色。
祖父的园子是色彩明丽的园子,快乐的园子,自由的园子,萧红是自由的,快乐的,祖父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萧红,暧融融的,萧红在童话般的园子里度过了童年,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在祖父的爱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新世纪的我们呢?迎接我们的是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补习班,考不完的试。我真希望——能像萧红一样度过个可爱的童年。
我希望纯真的童年可以一直与我们同在。
父的园子读后感篇2
?祖父的园子》是选自名作家萧红《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中的一篇文章。主人公萧红的童年是人人都想拥有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向往自由、无拘无束的美好时光。每次读这篇文章,我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想到一定好好要珍惜这短暂而又美好的童年时光!
?祖父的园子》主要是写主人公回忆了小时候在祖父的园子里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调皮天真、可爱的小主人公在园子里帮祖父做事,跟着祖父在园子里种菜、铲地、浇水。饿了在园子里摘黄瓜吃,无聊了就在园子里追蜻蜓、捉绿蚂蚱,玩累了就找个阴凉的地方就地而睡。她在那里生活得无忧无虑、潇洒自在。
小萧红的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童年是需要家人来呵护和创造的。她有一位慈祥的祖父,就算她做错什么,祖父也从不会责骂她,总是那么慈爱地和她说笑。从他们的故事里,可以看出这位祖父对主人公是多么疼爱有加。
我的童年虽然没有萧红童年那么美好,但是我也很快乐。小时候,我总是帮着奶奶捡鸡蛋和理菜,帮着爷爷拿他需要的工具,帮着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我觉得帮爷爷奶奶做事很快乐,每次帮他们做完事,他们都会夸夸我:我的孙女长大了,会帮家人做事了。他们每次这样夸我,我的脸就会不自觉地变得红彤彤的,羞得我都想捂住脸了。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快乐的。读了《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后,我将更加珍惜这难得的童年时光,让它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父的园子读后感篇3
读了《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我真羡慕萧红,因为她有一个和蔼的祖父,还有一个祖父的园子。她可以在园子里捉蜻蜓,吃黄瓜,可以自由的玩耍,就是把园子里的菜踢飞了,祖父也不会生气,只是会默默地摆弄好,祖父是想给她一个自由的乐园,让她展开翅膀尽情地飞翔。
我想,她一定会非常得意吧!因为她有一个善解人意的祖父,耐心地帮她讲解谷穗和狗尾草的区别。还有园子里的各种花花草草,蝴蝶、蜻蜓、蜜蜂,都是她玩耍的小伙伴,所以作者萧红的每一天都会过得很快乐、很充实吧?园子里是那么的丰富多彩,形态多样。萧红一定很自豪吧?她每天都可以穿着短袖、短裤,无忧无虑地躺在草地上,看着鸟儿在天空飞过,白云在眼前飘过,那种感觉一定很惬意吧?
祖父干什么,作者就干什么,祖父给花浇水,作者也浇,但不是往花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喽!下雨喽!”这是一种多么天真无邪的表现啊!虽然我的童年也发生过不少趣事儿,但这些事在我的脑海里却已经淡忘了,我是多么怀念童年的那些趣事啊!可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如流水般飞快地流走。一转眼,我已十二岁了,童年已不再属于我,但我还是希望时光倒流,回到牙牙学语时,把“眉毛”说成“有毛”那样的趣事呀!同学们,如果你们把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看几眼,肯定还是会哈哈大笑起来。童年的事多么值得怀念啊!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童年充满了纯真和情趣,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令人留恋。
父的园子读后感篇4
童年是清澈见底的湖水,那么童年趣事则是湖中的一叶小舟,自由而欢乐地在宽阔的湖面上游荡;童年是广阔的天空,那么童年趣事则是天空中的一颗星星,它闪闪发光,为人们指引回家的道路。
当我读完这篇课文时,我知道了课文大概讲得是:萧红的童年在祖父的园子里,过得十分自由,也十分无拘无束。
此时,我便觉得这位祖父对萧红十分关爱,并没有因为萧红的瞎闹,而去责备她,甚至令读者感受到一丝丝小小的溺爱。但更多的还是关爱与慈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小朋友喜欢金钱上或价值上的攀比,并且把消费当成乐趣,这肯定是溺爱造成的。我爸爸一个朋友的朋友是个官,他们家很有钱,也只有一个儿子,小名叫洋洋。记得又一次过节,父母带着我到游乐园里去玩,刚好遇到他们,初次见面,我便亲切地说了一句:“叔叔阿姨,你们好!”他们听后,也有礼貌地回了几句,可谁知,洋洋却没说话,反而瞪了我一眼,这里我也就忍了。更看不惯的是,他的父母既然给了他50元,去买冰淇淋,还让他随便挑,他看了看钱,并没有多高兴,看似钱还不够多,我拿着1元也向那家超市跑去。它一到那儿,就让服务员帮他拿了一个价格高又好吃的冰淇淋。
唉,有钱人,太任性!像刚才的主人公洋洋,他的“自由”是用钱买的,而萧红的自由是祖父与园子给予的。然而,他们相比,洋洋的生活不能叫做自由。
请大家珍惜现在你们的童年时光。
父的园子读后感篇5
读着萧红的《祖父的园子》,那清新活泼的文字描述的情景,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虽然萧红的一生非常坎坷,但是那段在祖父园子里度过的童年时光是那么的美好快乐。她笔下流淌的童年时光都是自由的,你看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认真品味文中的句子,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位戴着一顶小草帽的小女孩。她正开心地在倭瓜棚里玩捉迷藏呢,在黄瓜架旁“吭哧吭哧”地啃黄瓜,在玉米地里捉蚂蚱。一切都是都是自然的状态,一切都是无邪的纯净。
在我的童年里,也有这么一个日子,那就是外公家后面的园子。
初春,刚刚下过一场很大的雨,园子里的一切都焕然一新。雨水渗进了泥土,泥土散发出一股幽香,令人心旷神怡。微风拂过,那绿色的生命轻轻地抖掉身上的雨水,挺直了身子。蝴蝶、蜜蜂纷纷趁着大好心情跳上一支美丽的舞蹈。
夏天,我最喜欢的就是园子里的瓜棚。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园子里游戏、打闹。玩累了就拿着帽子垫在后脑下,躺在瓜棚里,一边美滋滋地啃着瓜,一边研究它们每一条藤上的花是不是一模一样。过了一会儿后,我看见外公在瓜棚下睡觉,我他的头上放了几朵花,脸上画了像猫一样的六根胡子,还把他的鞋子给悄悄地脱了下来,再用鸽子的羽毛挠他的脚,他突然就笑了起来,满个园子里都是他的笑声。
外公的园子和我,就如萧红心中的“祖父的园子”一样,我总是能在外公的园子里找到无穷无尽的快乐。
父的园子读后感篇6
童年是风,吹来朵朵天云;童年是云,化作新春的雨;童年的雨,滋润出生的花;童年是花,伴我暮看晚霞。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祖父的园子》,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萧红与祖父的童年趣事。
在祖父的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小萧红可以在园子里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可以用锄头在地里乱钩,也可以去祖父那儿乱闹一阵。描述了小萧红的顽皮,体现出萧红的童年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一切都很顺心。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与祖父美好的回忆。那时,我大概在三四岁,每天都跟着祖父去地里玩,祖母也总会念叨着:“小跟屁虫,早点回来吃饭!”我就开开心心地跟着祖父去地里玩,祖父在田地里割菜,我就拎着小篮子跟在祖父身后,经常跟到一半就跑去玩了,不是追蝴蝶,就是去捉蜻蜓了总是追到一半就不追了,然后跑到祖父那儿继续做跟屁虫。祖父也总是说:“小淘气跟好了,别走丢了。”然后摸摸我的头发,我听了,便淘气地笑起,一边蹦哒着,一边唱着:“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到该吃晚饭的时间了,祖父会把我抱回家,我就趁机把我在路边摘的野草戴在祖父的帽子上,到家后祖母看了变一把摘了野草,哈哈大笑道:“你这个小淘气包。”随后我和祖父也都大笑起来。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在了我们的脸上,显得红红的。
父的园子读后感篇7
一、精心备课,作好准备
一听说要到与我校联谊的边远小学去搞联片教研帮扶活动,我很兴奋。因为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为了能在这次教研活动中很好的展示自己,我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心中一遍又一遍地默诵着《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脑海中思索着:这篇课文是写“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小读者的共鸣。所写的内容都是一些小事,虽然内容看似零散,但都围绕着“趣”字展开。我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发挥其主动性呢?“还课堂给学生”,通过学生多元化解读,自读自悟,选取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段落进行朗读、体会,不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瞬间的灵感激活了我的思维,笔尖在教案本上沙沙地写着。片刻,一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的教案“出炉”了。我捧在手上,反复朗读、修枝剪叶。看着它,我仿佛看到了一张张求知的面孔,一双双智慧的童眸。
二、瞬间的欣喜
伴着清脆的铃声,带着我的设想方案,我精神抖擞地走上讲台,开始献课前的试讲。“孩子们,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祖父的园子,去领略了那里美丽的景色。这节课,老师将再一次带领你们走进祖父的园子去分享‘我’和祖父的快乐。”只见学生们的脸上流露着期待的'神情。我接着问:“祖父的园子在‘我’的心中就是一个菜园子吗?如果不是,那它还是什么?”学生们带着疑问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默读找寻答案。接下来,学生选取自己觉得最有趣的自然段反复朗读,谈论自己的感受或体会。“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是浓厚的兴趣。看,课堂中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举手的人比平时多一倍多,就连平时上课老走神的张三山也能准确地谈出自己的感受。我即时给予肯定,并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看到他双眼流露的喜悦,心中暗自高兴:“兴趣真是最好的老师。”这堂课十分顺利,取得了成功。我欣喜不已:我们班都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更何况农村的孩子对文章中的事情再熟悉不过了,会更感兴趣,献课时,就这么上,肯定没问题!
三、出乎预料
由于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献课那天,我信心十足。经过长途跋涉,我们终于赶到了与我校联谊的帮扶学校。朱校长热情地迎接了我们。他很诚恳地向我介绍了我即将授课班级的学生情况,“这个班的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上期末语文统考只有三人上八十分,其中还转学走了一人。大部分学生的成绩没有及格。语文平均分不及格。你要作好思想准备……”一席话说得我脑子嗡地一声懵了,但转念一想:“我所教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而且也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是他们感兴趣的事。课堂上,只要我多采用激励的手段,相信应该没问题。”我仍然信心十足。
上课铃一响,我满面春风地走上讲台。天哪,目光所及之处是一双双清澈透明、渴求知识的眼神,我心中顿时激起千层浪。
开课了,和我预设的一样,进展得还算顺利。可到了起来谈谈自己觉得写得最有趣的自然段时,情况发生了:没有人举手,似乎对我的问题无动于衷。“谁愿意起来说说?没关系的。”“来吧,勇敢的孩子,起来谈谈你的想法。”……几乎是满脸堆笑,“讨好”似的“乞求”,可是,所有的孩子都不为我的热忱所动。在我的苦口婆心下,终于有孩子举手了,我总算舒了一口气。
原以为有孩子举手了,我抓住这一契机大加赞赏后,会有孩子接二连三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没想到,又没有孩子举手了。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样拖延下去也不是个办法。这节课,不可能就这样陷入尴尬的场面。教学任务也不能完不成呀!”我的心里急了。忽然灵机一动,干脆直奔主题,“孩子们,老师觉得十三自然段写的最有趣,有和老师看法一样的孩子吗?”一个、两个,终于举手了。学生一一作答。“想怎样,就怎样。自由,谁不向往,可以无拘无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点到为止,匆匆而过。在学生谈及文章的五至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试着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完后,读得感情不到位,语速缓慢,没有停顿。于是我示范朗读,并让学生来评价我的读。学生们都很高兴,踊跃发言:有说我读得有感情;有说从我的读中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顽皮、可爱……结果,学生评完,我又像先前一样为了完成教学环节又跑入下一个话题……
四、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引领者。”这个引领者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必须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细微变化,理解并尊重学生独特体验。要反复学习、揣摩新课程理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渗透、提升。
送教下乡的课上完了,教学环节也完成了。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教案预设,只是学生不同,城乡不同,为什么取得的效果却大相霆径?我反复思索着这个问题。终于我豁然开朗:原来,我预设的教案是根据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想的。这样的预设对于我班学生可能问题不大。但是对于另外的班级,另外的学生就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因为,教师的备课,不光是备教材,更是备学生。所以,我们提倡“一切从‘零’开始”,把每一次教学看成是新的开始。教师的智慧不应是通过单纯的传授和学习可以获得的,它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是一种教学实践的智慧,这节课我缺少的就是这种智慧。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师生应该享受课堂,在课堂中得以发展。如何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使学生能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获得知识?这一方面要靠教师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突发事件努力调控自己的教学。教学中,对学生的训练要有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我的教学中,学生在谈到“想怎样,就怎样。自由,谁不向往,可以无拘无束……”时,我又跑入了下一个话题。其实,我放弃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契机。应该激励学生说:“孩子们,小萧红幸福的童年流露于语言文字之中。她喜欢这篇园子,感受到植物的自由自在。老师的课堂也一样,你们不必这样拘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各抒己见。”如果那样,学生也许不会那么拘谨,就会畅所欲言,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去想象,去体会萧红在祖父园子的童趣。还有在我示范朗读,学生评价后,我应该引导学生像我一样把感受读出来,直到读好为止。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每一教学点都是“蜻蜓点水”。
如果我是拥有教学实践智慧的教师,具有很强的亲和力,愿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能够将生活与教学的紧密的联系起来;具有高屋建瓴俯视整个教材和细致入微分析具体内容的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重构教学内容,创造独具个性的课堂教学;具有敏锐地获取教学信息的能力,能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和动态的教学实践中捕捉信息,并准确判断生成的信息的价值,临场利用和开发“原汁原味”的生成性资源,实施发展性的评价;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教育时机,能机智灵活地应对教育危机,能根据教育实际态势及时调整教学行为,那就可以自己的智慧开启学生的悟性,发展学生的智慧。我的确该加油了!
父的园子读后感篇8
读了《祖父的园子》,我思绪万千。
“祖父的园子”充满了欢乐和自由。“祖父的园子”很大、很明亮,是一幅明丽、漂亮而富有童话色彩的乐园。园子里有树、有花、有菜、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蓝天、有白云、还有太阳的光芒……祖父十分慈爱,任“我”在园子里无拘无束。“我”跟着祖父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自己还在园子采摘黄瓜、追蜻蜓、采倭花、捉绿蚂蚱……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轻松的、自在的。
?祖父的园子》让我领略到了童年的快乐、自由和天真无邪。
如今“冠状病魔”横行世界,虽然人们不能在大自然中放飞自由和快乐,但是我反而能天天在知识的海洋中快乐自由地遨游。在书房里挑几本自己爱看的书,津津有味地品读起来,热情地与书中的主人公进行交流。累了,就闭上眼睛;但仍沉醉在书的世界里。有一次,我变成了《绿野仙踪》里的“多萝西”,在草原上和小狗托托一起奔跑;我边跑边给托托讲故事……
我的书房就像是“祖父的园子”。“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快乐的,我在我的书房里也是快乐自由的。
?祖父的园子》让我品味了真正的童年的滋味,也让我懂得了要珍惜给予我们快乐童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