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观后感能够通过细致的分析,引导观众在作品中发现潜在的情感共鸣,通过记录观后感,观众能够在思考中找到与作品的情感连接,深化理解,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门合纪念馆观后感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门合纪念馆观后感篇1
这就是英雄战斗过的地方的人民---似乎已天然地成就了自己高贵的品质,淳厚质朴。用这种品质接人待物,是对自己和职业的尊重,也是对英魂们的尊重和热爱吧。这样的人民值得英雄们奋斗和牺牲。我多想和她聊聊,她一定熟读过这场战役的前后始末的历史,一定了解这场战役的历史背景和人物背景。她对无数人讲过这里的英烈们惊心动魄的故事,向无数人讲述过这里每件遗物背后的事迹;她一定是如数家珍地诉说这里的一草一木。她在这里工作,是否热爱和自豪呢?但,她不想敷衍我们,就像那些忠烈们不曾敷衍人民一样。
我思索着、感动着移步一楼展览厅,门口介绍扶眉战役:1949年7月10日至14日,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与从西安败退的17万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在扶风、眉县地区进行的进攻作战,此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西北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为解放关中以及大西北和大西南奠定了基础....
继续往前走,历史墙把我们拉回那个烽火年代:中年的国家领袖运筹帷幄之中,壮年的大将军决胜千里之外,青年的战士们英勇地冲锋在前;激烈的枪炮声混合着战士的嘶喊声,悲壮震撼……墙壁上镌刻着英烈的名字,有的人留下了照片和年龄,有的人只留下名字,而有些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再次深刻地体会到那句话: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的活着其实已经死了。
从留下不多的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大多数战士面容:他们的的眼中不见畏惧,只见希望---解放全中国的希望,建设新中国的希望,并对此满怀信心。突然冒出一种想法:如果他们活着,新中国的建设一定更快吧!那样我们就会避免掉一些耻辱:1993年“银河号事件”、1994年“黄海对峙”、1996年“台海危机”、1999年“大使馆被炸”;如果上个世纪的耻辱躲不掉,那总可以避免2001年“南海撞击事件”、2008年“汶川救灾直升机坠毁”的耻辱吧。
思绪天马行空,时间飞逝流过,不能再细细品观、拜读。
走出展览厅,阳光明媚灿烂,照耀着19.49米高的“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和碑顶鲜红的五角星及基座浮雕上烈士英勇冲锋的身影。
仰望着: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他们得有怎样的精神信仰,经过怎样的灵魂淬炼才能达到如此忘我牺牲,将人性的光辉放至最大?
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后人,曾无数次苦思冥想他们是怎样做到的?是一群怎样的人---泥腿子而已,怎么就一夜觉醒了?从胆小怕事麻木不仁的底层贫苦农民成了忘我牺牲为民为国的赤胆英雄。
他们经历了什么?是谁让他们甘心情愿赴汤蹈火,抛头颅洒热血?
也许,他们会和抗美援朝的烈士一样,将是人类精神上无法超越的高度,也是用“人性”无法解读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默默对自己说。
多想时光倒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一起吃苦牺牲......
在这肃穆幽静,庄严优雅的地方,徘徊着,凝望着,留恋着。天上地下的英魂们应该看到今天的我们过着好日子了吧,老百姓吃的饱穿的暖,没有乡绅和地主,没有侵略者和战争。他们的浴血奋战、流血牺牲换来的和平幸福后人们不曾忘记。
感谢先烈。我爱你们,爱英雄,爱中国人民解放军!
如此意义非凡的战役,值得我们了解更多背后的历史,用先烈的精神关照当下我们的精神,激发我们的思考。似乎冥冥中早已注定---先烈的英魂召唤着---阴差阳错地经过这里,让我接受了一场精神洗礼---让我顿悟些什么或发现点儿什么吗?
发朋友圈已不能使我心情平静。先烈们的英雄气概不时浮现眼前,他们忠诚赤胆为中国穷苦老百姓流血战斗的牺牲精神需要传播和发扬!
回看历史,随着年纪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终于明白了“解放”二字的意义:不再让穷苦老百姓受地主、买办、资本帝国主义走狗们的剥削和压榨,团结全中国被剥削受压迫的阶级赶走那个只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蒋家王朝国民党,打翻那个只能让少数富家子弟读书上学和吃饱饭的旧社会。让穷人有读书识字的机会,让穷人有翻身当家做主的机会,让无产阶级不再一盘散沙,而是成为一股令敌人闻之丧胆的力量。这就是解放。
人民的胜利就是从一次又一次与敌人的斗争中得来的,扶眉战役的伟大胜利,是人民胜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要不忘历史,铭记英雄,胜利终归属于热爱英雄的人民。
想起毛主席的诗词《七律.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向英烈致敬,仿写一首《七律.观扶眉战役纪念馆》:
春风暖阳到此地,七十多年英魂在;
红旗飘过恶霸净,扫除害虫真人间。
唯有牺牲多壮志,才能山河重镶嵌。
遍地绿装轻盈笑,杨柳翠柏尽情爱。
门合纪念馆观后感篇2
几天前,当学生们得知他们要去看电影时,他们非常高兴。在路上,我们又唱又笑,猜测着电影的内容。有人说这是喜剧,有人说这是科幻小说,更荒谬的是,他们说他们去看鬼电影。就这样,我们来到了海军大礼堂,坐在大礼堂里。我们等不及这部电影的开幕了。
灯光突然暗了下来,撞击发出一声巨响,只见一颗炸弹在地上爆炸。大火的景象使每个人都感到震惊。过了一会儿,我们知道这是一部关于日本侵略南京的纪录片。
在南京上空,我看到敌人的飞机在空中盘旋。炸弹像雨点一样落在我们祖国大陆上。房屋被炸毁,每个人都无处藏身。巨大的炸弹从天而降,它们所到之处都会被摧毁。过了一段时间,地面被夷为平地,人们的尸体堆积起来,到处都是血,到处都是烟,到处都是血,到处都是眼泪。
在日军大规模进攻的第二天,大批携带机关枪的日军突破南京城门,震惊了全世界。野蛮的日本士兵一看到中国人民,就拿着机枪乱射。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死于日本鬼子的枪口下,一声惨叫久久萦绕耳际。
南京沦陷后,日军加紧了对南京的扫荡,大肆屠杀。看着不断躺在机关枪下的中国同胞,同学们不禁捂上了眼睛。我的同胞们,他们不断被扔进大海,被活埋,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仇恨和恐惧。他们就像一支利箭,悄悄地刺入我的心。日本人的残忍在我的眼中挥之不去。他们肆意杀害同胞,强奸妇女,甚至儿童。他们的行为是愤怒和羞辱所有!
电影结尾处的照片向我们展示了日本人的恶行。看看这张照片里的中国同胞,他们被日本侵略者错误地杀害了。日本军官脸上奸诈的微笑是动物的象征。这是中国人民最大的耻辱。我们不能忘记这一惨痛的教训一代又一代。我们这一代应该了解日本人的罪恶行径,把这段屈辱的历史作为奋斗的动力,努力学习,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这样,外国人就不会轻视我们,入侵我们的土地!
门合纪念馆观后感篇3
一直以来都想找机会去参观铁人纪念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完成这个心愿,就在这时候我的公司步长药业给了我这次机会,公司举行集体参观活动,这天下午我们来到了我盼望以久的王进喜铁人纪念馆!我们进入馆内以后映入眼帘的是王进喜同志和其他同志大步向前迈进的雕像,两侧一边写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另一面写着: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进入展区有讲解员带领我们为我们详细的讲解王进喜的铁人事迹!在讲解员认真深情的讲述时大家也仿佛都沉入了哪个时代之中,看着那一幅幅生动的相片和宝贵的影响资料深刻的感受到了当时艰苦工作环境,但是不管怎么样的环境下铁人都没有退缩而是坚毅的监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看见相片上他们打出第一眼油井那脸上流露灿烂的笑容那开心的样子时我的嘴角也流露出一丝笑意,虽然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但是仿佛我就在他们身边,随着讲解员来到了铁人生活和居住的房间,看见那简陋和窘迫的样子,心理感觉有些酸楚!随后又来到了一个珍贵的影响资料面前就是有名的铁人跳进冰冷的泥浆池中用身体来搅拌在铁人的带领下大家纷纷跳进了池中,看到这里心理不有自主的出现一种激动的心情,为了国家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故自身安慰不求一丝回报的人能够这样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精神远远的超越了我们这几代人,真是值得反思,浏览这些事迹感觉时间总是过的好快,这时已经来到了王进喜生病的展区,看着他那张相片已经是满脸的病态非常憔悴的样子还依然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监守职责,一直到自己不能在站立起来,还念念不忘时时牵挂着油田的开发与进展,听到讲解员说道他去世的年纪还不到50岁,心中为他惋惜之时又一次产生酸楚与敬仰!之后又看到了全国宣扬铁人精神,也看到了大庆油田也不断的发展壮大!,希望看到今天的大庆他在天上也会笑的。
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更加体会到了一个人的责任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代时代相传承的,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也要学习铁人的精神,不怕吃苦不怕艰难,在工作之中遇到在大的困难也要想尽办法努力完成坚决不退缩,要印证铁人的那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学习的他的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之中不断的完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工作提供必要条件,不断的钻研观察我的目标客户的喜好与需求,来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方向,要时时刻刻维护公司与客户的共同利益,也要学习铁人不断的自我挑战,制定有效的计划努力完成!
门合纪念馆观后感篇4
塔山阻击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部在辽沈战役中,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于辽宁省锦州西南塔山地区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所进行的防御作战。塔山阻击战在国民党军海陆空火力的猛烈夹击下,在敌人多于解放军力量的不利因素下,解放军战士凭借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斗志、忘我的境界,鏖战六昼夜,共歼国民党军6000余人,守住了阵地,是辽沈战役胜利的关键之战。
塔山阻击战中,东北野战军誓死守卫阵地,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进行持续不断的还击,用鲜血和生命守住了塔山,留下“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塔山阻击战在军事史上是奇迹,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又不是奇迹,完全靠着人民解放军将领的指挥,战士的气魄,以及人民的智慧。塔山阻击战是信念之战,是毅力之战,是正义之战,是舍生忘死、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人民之战。
1927年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打出了带有镰刀斧头图案的军旗,“军叫工农红军,旗号镰刀斧头”,短短两句话,揭示出人民军队与中国共产党不可分割的本质联系,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是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军魂。正是有着这种坚定的信念,才能义无反顾地跟党一直走下去。心有所信,才能致远千里,始终坚信党的伟大、光荣与正确。是什么让人民解放军对党饱含如此深情,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甚至献出宝贵生命,是信念。是坚信党必胜的信念,是坚信党能带领穷苦大众过上好日子的信念,是坚信党能一往无前的信念。这种信念,支撑革命烈士不惧牺牲;这种信念,支撑我们党无往不胜;这种信念,让敌人闻风丧胆,溃不成军。
史学家评价说:“没有‘塔山阻击战’的胜利,就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塔山阻击战”人民解放军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奇迹。这奇迹,只有我们中国共产党军队才能创造。在塔山纪念馆的墓地,除了安葬在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外,凡是参加过塔山阻击战的军人,去世后都可以在此安葬。当前指挥塔山战役的吴克华将军一想到塔山牺牲的战友就夜不能寐,心痛万分。生前立下遗嘱,去世后将骨灰安葬在塔山,与并肩战斗过的战友们生死在一起。英雄无言,历史有痕。塔山,见证了他们“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英雄气概,见证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新中国的来之不易。
致敬塔山,致敬为新中国建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勇烈士!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门合纪念馆观后感篇5
今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马上和妈妈、姥姥就去了铁人纪念馆参观,天空灿烂的阳光抚摸着我们的脸。
进入铁人纪念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正中间是铁人纪念馆,旁边是绿油油草地和前头一面一个的雕像,铁人纪念馆旁边各有二座雕像。说了半天,还没说铁人是谁呢!告诉你吧,就是王进喜爷爷。铁人纪念馆的外面台阶也很有学问的,一共是47个灰颜色的台阶,王爷爷也活到了47岁,怎么样,有意思吧!在铁人纪念馆里进去一眼就看见了,王爷爷领着一帮战士们向前去。向左转,就进入了一个展区。我看见了这样一个牌子,上面写道:王进喜6岁拉着盲人父亲去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在油矿当童工。王进喜就是在这艰苦的环境下生存的。当我看完这张牌子后,我不禁联想到了现在这美好的生活环境,就在这种环境下,却没有一个能像王爷爷这样的人。我想:我长大了争取也做王爷爷那样的人才,为祖国做贡献。他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1920年10月8日出生的。他经常说:“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这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1970年11月15日病逝,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正堂一室,那一年他才47岁。
铁人精神享誉中外,历史弥新,影响同愈深远。铁人的形象不仅铭刻在人们的脑海里,还有留在文学、摄影、美术、邮票、展览和影视作品的记忆中,持续深入形式各异的宣传。铁人精神绽放着光芒,她已成为建设企业文化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