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位人物是如何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具体描述事迹可以呈现出个人的优秀品质和卓越能力,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4年人民英雄事迹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人民英雄事迹篇1
今年的春节没有了往年春节的喜气洋洋、锣鼓喧天,而是笼罩在一种人心惶惶、担惊受怕的恐惧中。由于新冠状病毒突发事件发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
但这个春节注定是个众志成城的春节,所有中国人都把温暖和支持投向了疫情重灾区湖北武汉。
就在全国举家团圆,吃着年夜饭时,有这么一群人,连饭都顾不上吃,纷纷签下请战书,向亲人告别,毅然决然奔赴武汉。当我们因害怕感染,足不出户,保平安时,他们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奔忙在最危险的地方。他们都有一个坚定的救人信念,他们是来自各个省市的白衣天使。
84岁的钟南山老爷爷,语重心长的告诫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他自己却义无反顾赶往武汉疫情最前线。本来能避开危险的病毒,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但他在人民需要他的时候挺身而出,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耄耋之年的他每天要面对成山的工作,凌晨才结束工作在年轻人眼里都是多么疯狂的事情却成了他的日常。看着他坚定的身影,我真正的理解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为了抑制新冠状病毒疫情的扩散,专家都说“能不去武汉就不要去。”然而却有这么一群逆行者,在国家有难之时毅然站出来,毫不犹豫地请缨前往充满恐怖的城市。他们又何尝不想拥有假期好好休息?又何尝不想空闲下来好好陪伴亲人?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布满荆棘,但还是不回头的去了。从抓拍的照片中,我们看见疲惫的医生们一排蜷缩地上,没有床和枕头,就连防护服都没空脱。他们知道物资紧缺,如果脱了,就要重新换一件崭新的防护服。所以即便是穿着难受,他们也熬着,一刻也不曾脱下的防护服最后让他们习惯了那份煎熬。你可别以为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获得充足的睡眠,他们为了尽早让患病的感染者早日出院,为了早日研制出疫苗,他们每天都只能睡两个小时,有时候接到命令还必须从梦中醒来。有些人因为长时间戴着n95口罩,那一张张白净的脸竟变得面目全非,而且有时饭都顾不上吃,只能泡方便面来充饥。几天下来,过度劳累,嗓子沙哑,人也憔悴了,看着就让人心疼。
在照片中的女医生都被剪了头发,有的还被迫剪成了光头。看着那些剪掉的秀发,你以为她们会舍得吗?难道她们就不爱美吗?不,她们也爱美。但是她们为人民着想,只要能从死神手中多挽救一个人,她们什么都愿意做。其他对治病救人毫无益处的东西显得那么无足轻重。
你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最可爱的人。让我们由衷的向她们致敬,让我们众志成城,一起战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024年人民英雄事迹篇2
在本该迎接新年到来的欢乐日子中,突然传出武汉正在与病毒进行没有硝烟的战争的消息。
害怕吗?广播里一遍遍喊着的“士兵守则”,每个村子门口的警戒线和路障,每家每户的人员行踪登记,新闻报纸上铺天盖地持续了两个月的报....
战场上的士兵不能临阵退缩,“领导阶层”的人站起来了,医生护士,他们在我们缩在保护我们的小房子的时候,向前走,从安全区到方舱医院,从普通衣服到防护服。
冒着极大的恐惧,推迟临期的婚礼,瞒着担心的父母,他们本着个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能漠视生命被摧害的这一基本原则,一点点往前冲。
张伯礼校长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在生死关头,冲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最前线,他穿起防护服,面对病毒,不言恐惧。这种不畏艰险、永不放弃的大爱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感谢张伯礼校长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一个医者应该做的事情;什么是一个共产党人应该逆行的时刻;什么是一个学者该担当的责任。也感谢您在抗疫一线的无私奉献,为中医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年,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按下了“暂停键”。春节原本是团圆的日子,却依旧有许多勇敢的战士们写下请战书,不顾一切奔向抗“疫”—-线的队伍中。多亏有了他们,我们将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每当看到有关医务工作者的报道,我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心中五味杂陈。有担忧、期盼、感动,但更多的,我觉得是“感恩”。
经过这次考验,我更加体会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24年人民英雄事迹篇3
7月23日,与武汉“肝胆相照”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回到武汉。24日下午,张伯礼接受采访。
绝大部分患者沒有后遗症
有也会很快康复
新冠疫情治愈者的愈后问题,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突出吗?对于康复,您采用的是纯中医方法还是中西医结合?
张伯礼:我们这次来就是为了调查和研究病人的康复问题。7月24日下午我看了十多个病人后,应该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原来我认为轻症治愈的人基本没有后遗症,但现在看还是有一些的。而重症病人治愈后,原来我们更关注是躯体伤害,现在看心理伤害也应该给予同样的关注。
这种焦虑和不安,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此外,少数愈后患者的免疫功能,还有肺、心脏、肾脏的功能等都有可能有一些需要康复,这些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但从整体来看,绝大部分治愈患者一般沒有后遗症。有后遗症者也会很快康复;少数人的后遗症较多或者复杂,需要的时间可能长些,按照现在恢复速度估计,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例如肺部纤维化、肾脏功能损伤等这样的问题。
所以我也要呼吁一下新冠疫情治愈者有后遗症的患者不要太着急和焦虑,千万别背着很重的精神负担,要解脱出来,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对于治疗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些患者需要用一些西药,或者一些灸法、贴敷或物理疗法。但我开的更多的是中药和中成药,也让患者配合一些像太极、八段锦这样的体疗,以及呼吸训练。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因为肺部刚刚修复,今冬明秋注意不要再感冒,避免呼吸系统的损伤。
已有约10个国家接受连花清瘟胶囊
中医药走向世界不宜操之过急
世界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您也经常向海外分享中国药方,中医药在海外抗疫中接受度高吗?
张伯礼:现在国外同行很关注中医药到底效果怎么样。像连花清瘟胶囊,现在已经有约十个国家把它作为治疗药、辅助治疗药或者是保健药等,这些国家基本都能买到。而在短短几个月前,是一个国家都没有。
此外,我们和欧洲以及美国的一些大学在进行联合研究,看看我们中药、中成药对新冠病毒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前天晚上,我们得到一个最新消息,天津中医药大学和美国南加州大学的合作,已经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宣肺败毒颗粒做为ind,在美国可以进行临床试验。
但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问题,我觉得不能操之过急,应该顺其自然。我的意思是,基点在家,首先应该把国内的事做好,把我们的经验总结好,把药研发好,把中国的老百姓照顾好,这是最根本的。
我们有两套医学体系给人民服务
这该是一种福气
网络上对于中医以及您本人,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您会如何回应?
张伯礼: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会包容。对于不相信中医药的,我们要更加努力做好工作,用过硬的数据来彰显疗效,让人信服。对于故意抹黑抵毁中医药的应该据理反驳。
我们应该要有文化自信。中医药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西医发展至今也不过才一二百年。其实,对于很多疾病,中医西医各有长处,现在我们有两套医学体系给中国人民服务,应该是一种福气。
同时,中医讲求辩证论治,证变治也变。它在发展过程中和西医一样在不断与时俱进。中医并不是落后的代名词,相反很多中医理念还相当超前,如人与自然要和谐、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养生保健的预防思想、复方药物等。
我们要能守正创新,把中医的精华守住,同时要不断赋予它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要能更好的用现在的语言来解释中医的科学原理,让更多人接受他。
2024年人民英雄事迹篇4
20__年,才刚开始一个月,仿佛过了一年,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最近这几天,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峰期,病毒一传十,十传百,传染到了全国各地及全世界,疫情威胁到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政府加大力度管控,没有人再迈出家门,做到了不给政府添麻烦,不给病毒任何空子可以钻。
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为了抗击新冠病毒,不畏生命危险,走在危险最前端,夜以继日地在工作,他们就是“火神山医院”的建筑工人,伟大的一线工作者,他们深知自己担子上的任务有多么的重!
他们要在八天内完成极大的挑战,要在八天内实现不敢想的壮举,这是多么艰难的任务!工人们不气馁,反而有了更大的信息和士气,他们知道这是唯一的希望。他们首日开建,一些工人开着挖掘机,从早到晚不间断地工作。他们站在泥土上,和自己的队员们低声叙述着,像是讨论工程的难度,又像是计算着具体的尺寸,一会儿这边,一会儿那边,来回奔波着。他们争分夺秒,期待着早日完成这项全国人民都关注的工程,让没有病床的感染者住进来,早日康复。
仅仅过去了十六个小时,工人们齐心协力,建好了一幢大楼,而电信工人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有的人手提一个诺大的工具箱,有的拿着文件和厚厚的一叠设计图纸,等到夕阳西下,便手疾眼快地开始安装网络,“医院”渐渐地有了雏形,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晚上大楼里的灯光稀稀疏疏,能看见工人们上楼顶,弯着腰装缆线,马不停蹄地奋斗者。他们是最伟大的一线工作者,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为中国武汉加油!
火神山医院完工了!医院如此崭新,象征着一个全新的开始!建筑工人们的功绩永远不会被大家遗忘,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像他们致敬。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4年人民英雄事迹篇5
张伯礼把“贤以弘德,术以辅仁”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身兼数职,工作繁忙,但仍坚持每周出门诊,有时从外地赶回来,连饭都顾不上吃,在诊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处处为病人着想,从不开大处方,不作不必要的检查,不收病人任何礼物,为病人精心诊治,以高超的医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
一次张伯礼看完门诊,刚出诊室就被一位病人家属拦住,家属哭着说:“我们从农村来,没挂上号。他(病人)得了肺癌,花了2万多也不见好,快撑不住了,您救救我们吧。”张伯礼把病人让进诊室,仔细询问病人情况,认真查阅各种检查报告,发现病人虽消瘦、剧烈呛咳,但ct、支气管镜检查没有给出肯定结果。病人咳嗽始于服用降压药“开博通”后,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判断呛咳很可能是药物副作用引起的,病人心理负担重才导致消瘦。他给病人调整了降压药,开了中药汤剂,亲切地对病人说:“你很可能不是癌症,先喝点中药调理调理。”一周后病人复诊时症状明显改善,又用了一段时间的中药,病人就康复了。病人家属拉着张伯礼的手说:“您真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接触过张伯礼的人都说,张主任一点儿没有专家的架子,他对病人永远都是那么耐心细致、和蔼可亲。
20__年非典肆虐。张伯礼挺身而出,迅速组建中医医疗队,担任中医治疗非典总指挥。他说:“sars(非典)是一场特殊的严峻考验。它考验我们的党性,也考验我们的能力。”他以“宁愿牺牲,不负人民,勇于担当,不负历史”的无畏精神,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救治非典患者,在控制病情恶化、改善症状、激素减停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他还组织了非典中医证候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赞扬。
30多年来,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张伯礼努力拼搏在科研、教学和医疗岗位上。他说:“当今中医发展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也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我们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为中医药事业奋勇拼搏,鞠躬尽瘁!”
2024年人民英雄事迹篇6
春节,本是万家团圆,举国欢庆的日子。可是20__年的春节,却被一场在湖北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打破了欢乐喜庆的氛围,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全国人民响应政府号召:春节尽量不串门,在家里也能为国家做贡献。
我每天在家里学习之余听爸爸妈妈的交谈,从电视和微信上,铺天盖地的抗战疫情的新闻报道,了解到全国上下有千千万万的人,在默默无闻地冲在抗战疫情的第一线,特别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在我们宅家里躲避疫情的时候,他们却舍弃与家人团聚,毫不畏惧地去最危险的疫情第一线与凶猛的病魔作斗争。让我最震撼的是在昨天的都市快报上报道,今年已经73岁高龄的李兰娟院士,决定带上她的医疗团队第二次驰援武汉。妈妈还告诉我李兰娟奶奶是传染病学术方面的权威,在20__年非典时期,她也是冲在疫情第一线与病魔斗争,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我们杭州的骄傲。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李兰娟奶奶就舟车劳顿辗转各地考察疫情,不辞辛苦地投身到抗战疫情的斗争中,她这种无私奉献、舍身取义的精神让我震撼不已。正是因为中国有很多像李兰娟院士这样的英勇无畏的逆行者,用他们的危险换得我们的安心,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战胜可恶的病毒,勇士终将凯旋归来。而我们做为新时代的接班人,虽然抗战疫情期间我们不能奔赴抗战一线,但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不出去给那些不分昼夜与病魔作斗争的医护人员添乱,乖乖在家认真学习,积极锻炼身体,不去人群密集处,出门戴好口罩,讲卫生勤洗手。待到春暖花开时,就是打败可恶病毒之时,人人都可以安心快乐地工作、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