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精心的教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流畅度和连贯性,引导思考的教案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汉字“山”教案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汉字“山”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从整体上了解汉字,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
二、积累并梳理汉字的起源、形体、构成、文化等知识。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来欣赏汉字的美。
三、尝试以做课题的形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学设想
一、中国人学习语文,首先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汉字。本单元涉及大量汉字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有关资料。如条件允许,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甲骨文、金文、篆文等。
二、教学中要注意课堂上的研讨与交流,可要求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在学习汉字形体演变、六书时,要求学生在梳理、体悟具体可感的、有代表性的汉字过程中去掌握。
三、在“课外延伸”中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成研究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写出文章。这项学习任务不是一两节课所能完成的,可以给学生1~2周的时间,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可参照“有关资料”中的“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整理资料,整理出学习成果。
有关资料
一、汉字寻根:人要寻根,字也要寻根。
仓颉和仓颉庙
在陕西省白水县东北30公里处,有座雄伟壮丽的古建筑,这就是仓颉庙。作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仓颉庙,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由于历代都重视修葺和保护,仓颉庙基本上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又经过多次重大维修。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白水县阳武村人,享年110岁,为轩辕黄帝左史官。我国原始象形文字的创造者,我国官吏制度及姓氏的草创人之一。
传说他仰观天象,俯察万物,首创了“鸟迹书”震惊尘寰,堪称人文始祖。黄帝感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倉)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便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仓颉去世后,当地百姓在其墓葬处修有庙宇,并将这里的村庄取名为“史官村”。
鲁迅曾对仓颉造字这一史实,作过精辟的论述,意即文字非一人独创,而是群众智慧的结晶。但以仓颉为杰出代表的汉文字创造者,终于终结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的新纪元,后世誉之为“文字初祖”,实乃当之无愧。
甲骨文: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乌龟甲壳和牛的肩胛(jiǎ)骨上,故称“甲骨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气候、习尚等许多方面,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骨文先后出土约14万片,单字总数约4500个,可认者约1700字。甲骨文是现在汉字的“祖先”,距今约3000多年,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从那时开始。
金文: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金文的象形度仍然比较高,但同时也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
小篆: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统一后的字称为小篆。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秦文是在“金文”、“籀(zhòu)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与“大篆”区别。秦代刻石保存小篆书迹稍多,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重要,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tà)本残存,则最能见其真相。一些刻在秦代度量衡上的文字,则体现出自然朴实的风格。
隶书: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miǎo)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今草”是东汉人张芝(25—220)所创。图为张芝写的草书。
楷书: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yóu)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钟繇作品《宣示表》。
行书:中国浙江的“兰亭碑亭”是个有名的地方,当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二、汉字结构:汉字六书
三、汉字文化:汉字的形美音美意美
四、对周边国家文字的影响
1、汉字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则相当晚。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
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革体创造日文“平假名”。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
2、汉字对朝鲜文字的影响:
朝鲜文字称谚文。它的创制和应用是古代朝鲜文化的一项重要成就。实际上,中古时期的朝鲜亦如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新罗统一后稍有改观,时人薛聪曾创造“吏读”,即用汉字表示朝鲜语的助词和助动词,辅助阅读汉文书籍。终因言文各异,无法普及。
李朝初期,世宗在宫中设谚文局,令郑麟趾、成三问等人制定谚文。他们依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11个母音字母和17个子音字母,并于公元1443年“训民正音”,公布使用。朝鲜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汉字对越南文字的影响:
十世纪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国的郡县。秦、汉、隋、唐莫不在此设官统辖,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越南独立后,无论是上层人士的交往,还是学校教育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均以汉字为工具。直至十三世纪,越南才有本国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汉字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制的表达越南语音的新字。十五世纪时,字喃通行全国,完全取代了汉字。
总之,汉字词汇丰富,博大精深。它是中华几千年文明连绵不绝的载体,更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微知著,中华民族以其勤劳和智慧不仅创造出悠久灿烂文明,而且推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为世界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有关汉字知识,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
二、难点、重点分析
怎样识记和纠正错别字?
分析:识记和纠正错别字的主要办法是熟悉汉字的结构,善于识别错别字。错字指字的笔画没有写对,别字指写“白字”。
造成错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因多写笔画而错,如“步”误写为“ ”、“染”误写为“ ”;②因少写笔画而错,如“初”误写为“ ”、“速”误写为“ ”;③因误用偏旁而错,如“淫”误写为“ ”、“抓”误写为“ ”,造成别字的主要原因有:①因音近而错,如“刻苦”误写为“克苦”、“书籍”误写为“书藉”;②因形似而错,如“针灸”误写为“针炙”、“仓库”误写为“仑库”。
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有:①抓字音,记字形。例如“令”和“今”两类字容易相混,可以抓往它们的声母来区分。凡是声母是“l”的都写“令”如“苓”、“岭”、“龄”、“铃”、“冷”、“领”、“邻”,“怜”、“玲”、“伶”等;其他声母的都写“今”如“岑”、“含”、“贪”、“念”、“吟”、“矜”等。同样的道理,有些字可以抓“韵母”来记忆,如“舀”(y3o)和“ ”(xi4n)两类字,凡韵母是ao的,都写“舀”如:“稻”、“蹈”、“滔”,“韬”等;凡韵母是ian的,都写“ ”,如“陷”、“馅”、“焰”、“掐”等。②抓形旁,记字形。例如“礻”旁和“衤”旁的字很容易相混,抓形旁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来。“礻”是“示”的变形,古时候“示”旁的字一般同祭祀或祈祷有关系,所以都从“礻”,如“神”“祥”、“祷”、“礼”、“祖”、“祀”、“社”、“祈”、“祸”、“福”、“祝”、“禄”等;“衤”是“衣”的变形,所以凡同衣物有关系的字都从“衤”,如“衫”、“袄”、“袖”、“裙”、“被”、“袜”、“衬”、“袱”、“裤”、“褐”、“补”等。③抓类推,记字形。一大批简化字和一部分简化偏旁是可以类推的。例如汉字偏旁“ ”’简化作“仓”,“ ”简化为“仑”。依此类推,凡是用“仓”作声旁的,一律从“仓”如“抢”、“苍”、“沧”,“疮”、“创”等,凡是用“仑”作声旁的,一律从“仑”如“伦”、“沦”、“轮”,“抡”、“纶”、“论”等。掌握这种类推的规律,就不会把“创伤”写成“伤”,把“议论”写成“议”了。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习有关汉字知识,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1.了解汉字的特点。
(1)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体,写法各不相同,书写以字为单位。
(2)每个汉字都读成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写成一个汉字。
(3)汉字是表意文字,也就是说它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它和语音不发生固定的联系。由于方言的不同,同一个字可以有不同的读音,而且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或语素往往要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这样又形成大量的同音字。
就是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语言中的某个词。如“豆”,原指食肉用具,后来借作豆子的“豆”,本义消失。这种情况一开始也可以说写了一个“别字”,但流行开来,久而久之,约定俗成,这个“别字”就成了代表这个词的假借字。“转注”和“假借”都是利用已有的字,而没有产生新字,所以,严格地说来,它们只是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
2.熟悉汉字的字形。
(1)汉字形体的特点。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形体。书写汉字由起笔到收笔叫“一画”或“一笔”。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汉字形体的基本要素。笔画的基本形式是点和线。点和线在汉字里的位置不同,又有一些变体。汉字就是由点(、)。横(一)、竖(丨)、撇(丿)、捺(丶)、提( )、折( )、钩( )等笔画构成的。例如,书法上所谓的“永字八法”,就是指“永”具备上述八种笔画,它体现汉字形体的基本特点。笔画要靠笔顺的有规律的组织,才能形成汉字。笔顺就是汉字的笔画顺序。每一个汉字的写法各不相同,但是它的笔画和结构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增减。例如,高低的“低”,不能写成“ ”;训练的“练”,不能写成“ ”。“杏、呆”,“压、庄”笔画相同,由于结构不同,成了两个无关的字。了解了汉字形体的特点,识字就必须认清字形。
(2)掌握形似字。
形似字是指汉字中那些形体近似、差别很细微的字。因为汉字数量多,形体纷繁,而构成字的笔画都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字的形状不免有点相像。这就出现了如“己、已、巳”这类形体相似而意义完全不同的形似字。归纳起来形似字主要有四种类型:
①笔画不同:天(ti1n)——夭(y1o),
戍(sh))——戌(x&);
②笔数不同:冶(y7)——治([emailprotected]),
折(zh6)——拆(ch1i);
③部首偏旁不同:冠(gu4n)——寇(k^u),
棘(j0)——辣(l4);
④笔画相同而安排不同:未(w6i)——末(m^),
压(y1)——庄(zhu1ng)。
形似字不管怎么相似,总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细微差别,就能区别、辨认形似字:
①辨析形似字,着重识别有细微差别的部分。例如,“人,入”二字都是撇和捺两画,但“人”字撇长捺短,捺在撇下;“入”字撇短捺长,撇在捺下。又如,“庆,厌”二字区别主要在于一点的位置不同,笔顺也不同。“庆”字第一笔是点,“厌”字最后一笔才是点。
②从字形的结构特点来辨析形似字。例如,“狼、粮、娘、踉”四个字不同的是左偏旁“犬”、“米”、“女”、“足”。这几个左偏旁都是部首字。凡由“犬”字组成的字,大多与野兽有关,如狼、狐、獾等。凡由“米”字组成的字,大部分与粮食有关,如粮、籽、粉、糕等。凡由“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女性有关,如娘、妇、奶、姑等。凡由“足”字组成的字,大多与脚有关,如跟、趾、跑、蹬等。由此,可利用字形结构特点来区别字形,理解字义。
③在运用中辨析形似字。例如,“辛、幸”,可组成艰辛、辛苦、干辛万苦,幸福、幸运、幸灾乐祸等词语,当然也可以用来造句。这样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形似字。
④编短语、歌诀、顺口溜辨析形似字。例如,有人为辨别“戴、栽、裁、载”编成“去掉田字不是戴,买棵树木拿去栽,要做衣服就去裁,叫辆车子把货载”一类的顺口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有人编“中间点撇仔细辨,有言来争辩,种瓜长花瓣,青丝扎成辫”之类的顺口溜来辨别易混的形似字,效果也不错。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在认字的时候,仔仔细细地读,在写字的时候规规矩矩地写,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识字习惯,就能避免读错、写错形似字。
(二)典型试题解析。
例①下列汉字笔画数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瓦长片毋b.瓜乌凹辽c.廷岌祁丞d.延孜舛尧
(1991年全国题)
②下列汉字起笔(第一笔笔画)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门为必党 b.卅草左成c.丸长兆丹d.君书丑民
(1991年“三南”题)
汉字“山”教案篇2
【内容简析】
本课是通过读短文,让学生认识“爷、桌、元、毛、笔、您、用、成、羊、表、示、休、息”这13个生字,学会写“毛、用、元、示、写、字、笔”7个生字。同时通过短文中爷爷和元元的对话,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造字方法,方便学生日后学习生字。
【设计理念】
本次识字课通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角色表演、游戏等,促使学生们动脑、动眼、动嘴、动手,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了解短文含义。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毛、用、元、示、写、字、笔”7个生字,认识“冖”“宀”和“?”这3个部首。
3、学会把字的形和义结合起来认识生字、记忆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培养良好的识字能力和写字习惯。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小黑板、纸苹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马、虫、鸟、鱼、足、手”等字的象形字,让学生猜猜它们各表示什么字。
2、揭题——“有趣的汉字”。
二、学习短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为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分角色读短文,互相正音。
4、指名分角色读短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在认为读得不够准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完后再指出来。
5、教师指导读好短文,要求爷爷的语气要读得亲切,元元的语气要读得天真、可爱。
6、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在短文中把生字画出来,自己读一读,读准字音。
2、在四人小组中把生字读给组员听,组员帮助正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4、自由选择生字组词、造句。
5、指导书写。
(1)出示7个生字,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记、难写?谁能帮助他(她)把这个字记好?(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字的笔画、笔顺和认字方法,并在此过程中认识“冖”“宀”和“?”这3个新偏旁。)
(2)教师示范写。
(3)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学生的'写字情况,包括写字姿势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端正、整洁等。)
(4)师生互评共赏。(写得好的给予表扬奖励,有不足之处要及时纠正。)
6、巩固练习。
(1)今天,我们一共认识了13位汉字朋友,好客的汉字们要邀请我们去果园里摘苹果呢!只要你把苹果后面的生字读准,你就能把苹果带回家。
(2)游戏:摘苹果。
四、总结
让学生说说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汉字“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过程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x月x日
活动地点:
x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
组长:xx
搜集资料:xx
编辑:xx
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刘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一连三座庙─??
b石头蛋腌咸菜─??
c隔着窗户吹喇叭─??
d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妙(庙)妙(庙)妙(庙);b一言(盐)难尽(进);c名(鸣)声在外;
d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
(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
2.谐音笑话
(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
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四、畅谈收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汉字“山”教案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汉字的读音、形状、意义,展示汉字艺术,感受汉字的美感,了解汉字演变文化。
2.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常用方法。
3.通过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汉字,使学生们更为规范地使用和书写汉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际圣湖了解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材料,办一次主题班会。
2.在网上观看中国汉子听写大会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汉字不只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让我们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增进对汉字的了解,加深对汉字的热爱,并为纯洁祖国的语言文字做点事。我们每天都和汉字打交道,你是否觉得非常喜欢汉字呢?让我们认真阅读《我爱你,汉字》提供的阅读材料,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快速阅读,明确任务。
1.学生读《我爱你,汉字》活动建议,思考:
(1)搜集更多的资料,围绕汉字的历史或汉字书法,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
(2)调查学校、社会用字不规范的情况,如,调查同学的作业本、街头招牌、书籍报刊。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
(2)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研读活动建议,制订计划。
1.学生研读《我爱你,汉字》活动建议。
2.让学生补充建议。
3.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小组。
(1)汉字演变过程研究小组
汉字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阅读提供的材料,再搜集更多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历史。
(2)错别字、不规范用字研究小组
搜集因为写错汉字、读错汉字、不规范使用汉字而发生的笑话或造成的不良后果的事例。策划一次社会用字调查活动,在调查的基础上,写成简单的调查报告;或者给有关部门写建议书,反映调查情况,推动社会用字规范化。
(3)书法作品介绍与欣赏小组
搜集书法作品,办一个书法展,欣赏汉字的优美,向班级有书法特长的同学请教练字的方法。
4.指导学生写好活动计划方案。xxx小组活动计划方案
活动时间参加人员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展示方法
四、自读“阅读材料”。
1.学生阅读。
2.根据自己的计划方案,选择性阅读。
四、教师总结。
通过这次学习综合性学习,让我们感到了汉字的历史悠久,从甲骨文演变到今天的汉字。汉字不但非常神奇、有趣,而且还可以编成字谜、组成词、变成成语……从形状上说,汉字又很形象、美观,这些都让我们初步认识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并提高了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我还懂得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1.认真阅读《我爱你,汉字》的“阅读材料”。
2.搜集相关资料。
汉字“山”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汉字的发展变化及构成规律,让幼儿对汉语文字特征的敏感性。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让幼儿初步感知汉字的发展变化及构成规律,让幼儿对汉语文字特征的敏感性。
2.难点:激发幼儿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挂图、汉字。
2、了解本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汉字的情况。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激趣:通过挂图,让幼儿了解汉字的变化,激发对汉字的兴趣。
(1)以谈话形式,了解幼儿记事方法。
(2)出示象形字。
2、提问:它们象什么?
3、如果老师告诉你,它们每一个都是古时候的一个字,那它们都是什么字呢?猜猜看。
4、看图上的画,看它们分别是古时候的什么字。
5、老师小结:
现在的汉字是由古时候的象形字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使用方便,经过长期的变、变、变,变化而来的。
6、"找一找,读一读"。
让幼儿找一找周围图卡上的字,区分一下哪些是中国的汉字,哪些不是。找字过程中,老师自然的给幼儿读广告或图片上的字,也请幼儿大胆读出自己认识的字。
"有趣的汉字"。
让幼儿比较汉字和其他文字的不同,比如是方块形,有的像一幅图画,陆续出现汉字及其对应的'象形文字,如日、月、山、水等,让幼儿体会汉字的生动形象性。;.引导幼儿分析汉字的形象性(如人、大人;用动作表现"伞"、"笑"、"哭")和结构特征(如扔、捡、打、抱、提、拔;坑、坡、堆、埋;洗、游、泼、淋、洒等,这三组字与手、土、水分别有关,它们都带有相同的偏旁)。
7、幼儿写自己的名字,并在比较中进一步懂得字有不同的读音和不同的写法。
8、分组活动。
(1)拼拼读读
在一张大的硬纸板上画出各种几何图形,把所要复习的汉字写在几何图形中间,并把几何图形涂上不同的颜色。
把几何图形挖空,剩下一个几何空间,然后把几何图形上的汉字剪成2~3份。
玩法:让幼儿根据颜色把汉字拼完整(能力强的幼儿根据字形),并放在原来的几何空间;拼完后读一遍几何图形上的字;
(2)谁会读
(a人手一张不同的字卡表,如图所示。
(b)彩笔若干。
玩法:孩子持字卡表去询问同伴"你认识这个字吗?请你读出来。"如果同伴认识则在小鱼后面的格子里打"√";如果不认识则打"×"。最后进行统计"√"有多少?"×"有多少?
说明:此游戏利用大班孩子喜好竞争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识字。在这个游戏里,孩子在询问同伴前自己必须能认读这个字或词,才有能力和信心去考查别人,才能正确地判断别人的对错。游戏中自己的问与别人的答有效交替,可以自然而然地认读、理解汉字。
五、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展开讨论"什么地方有你认识的字?",启发幼儿想出多种结果。
2.教师小结幼儿的讨论。
3.幼儿各自选择途径去获取相关的信息(有的找书、有的找图片、有的向爸爸妈妈咨询等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体现出“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特点。这次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收集了大量有关汉字起源的图片,整理出幼儿易于接受的汉字特点,采用幻灯片播放的方法进行活动的前期认识、讲解及交流讨论,使幼儿在观看、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动中教师还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个别交流和自由交谈的机会,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得到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前期忽视引导幼儿主动收集活动资料,对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得还不够。在活动中对个别幼儿的关注也有所欠缺,讨论时应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木偶摆出字时,应该提供正确答案的字卡,让幼儿有对比,幼儿对汉字的理解会更强。
汉字“山”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会本课的6个一类生字,认识9个二类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新词,并学会积累这些词语。通过寻找有趣的汉字文化,来体会中国汉字的奇特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无比热爱之情,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课文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国汉字的奇特魅力。
教学准备:
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认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从我们懂事时,就开始认识了一个个汉字,它们有不同的形状,表示不同的含义。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无时无刻都要与汉字打交道,早就和这些字交上了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悟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
3、分小组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
5、再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
三、学习一类生字。
四、练习巩固生字,同桌读字组词。
五、认读生字。
六、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指名读课文。找三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三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分析理解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的.第一段。
(2)找出这段中的比喻句,你能读一读吗?
(3)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5)指名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这一段,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2)提出自己画的词语和句子,师生共同解决。
(3)思考:a我们说文字是一种符号,作者在前面加入了一个形容词,说它们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b文中说到了这些有独特性格的汉字,你还想到了哪些汉字呢?
(1)读这段中的最后一句话,你能不能换一种说法。(换成肯定句,老师渗透这叫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2)指导朗读。
3、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这个自然段。
(2)说说第一句话的含义。
4、再练习读课文,要读出感情。
5、指名读课文。
三、作业:将文中喜欢的词语积累起来。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课文。
2、听写生字。
二、完成书后练习。
1、读一读。
(1)找同学领读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造句。
2、练习2已经在课堂上完成了。
3、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
(1)找出具有独特性格的汉字。
(2)画一画。
4、朗读、体会、积累。
(1)自由练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汉字“山”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了解目字旁表示的意义。
3、积累与目字旁有关的成语,和描写眼神的名段。
教学重点:
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目字旁表示的意义,同样是表示看的词语,词义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前6句话,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目字家族的字,学习课文前6句话,认识6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二、学习新课:
1、游戏:老师说词学生做动作,如老师说“眨眼睛”学生做这个动作,同时把“眨”字贴到黑板上。同样方法出示“眯、睁、盯、瞄、瞅”
2、看黑板读生字,都是形声字,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认识这些字。
3、检查识字落实较难的字,如“眨、瞅”
4、学习6句话
三、指导写字
“眨、眯、睁、盯、瞄、瞅”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窄右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3句话,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完成课后习题
一、复习生字
二、学习新课
1、看图学习“瞟”,学习带有“瞟”字的`句子
做“瞟”的动作,了解意思
2、做“瞧”的动作,同义词是望和看,学习句子,认识“荣榜”
3、老师做眺望的动作,理解“眺望”的意思,学习句子认识“泰”
4、读卡片检查识字情况
5、总结:带有目字旁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三、指导写字“瞟、瞧、眺”
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四、练习:
1、做动作猜词语
2、读成语,了解成语意思
3、读关于眼神的描写,了解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