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精神心得体会作文5篇

时间:2023-10-26 作者:Cold-blooded

心得体会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贵人,让我们少走弯路,更快速地前行,每一篇心得体会都是内心情感的一个碎片,它们汇聚成了内心的画卷,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茶的精神心得体会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茶的精神心得体会作文5篇

茶的精神心得体会作文篇1

以兵团精神培育时代新人

柴 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高等学校责无旁贷。作为一所长期扎根边疆办教育的兵团高校,石河子大学充分发挥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兵团精神对青年学子理想信念的标杆作用、人生价值的示范作用、成长成才的激励作用、建功立业的驱动作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以兵团精神育人的鲜明底色,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戍边人,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和美好兵团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坚持智育与德育相统一,奏响培育新时代戍边人的主旋律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他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是深化德育成效的关键环节。石河子大学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纽带,持续深化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确保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制定了推进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强化队伍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开展思政课教师走进兵团实践研修,提升思政课教师对兵团精神的深刻理解,通过做好兵团精神进教材、进课堂的教学设计,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提升了教学的思想性、针对性,不断增强“兵团精神育人”成效。同时,学校立足兵团特色,开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论》课程,由专业教师从理论高度讲述兵团历史和改革发展成就;通过挖掘师生身边的鲜活人物事迹,打造“兵团精神育人—名师思政导航”特色思政课程,由兵团英模人物讲述兵团故事,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信任感、认同感。为形成“兵团精神育人”协同效应,学校各类专业课程坚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深入挖掘兵团精神中的教育元素,实现了兵团精神与专业知识教育的有机融合。目前,石河子大学特色思政课“兵团精神育人—名师思政导航”获评国家级一流社会实践课程,同时建成100余门“兵团精神+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涉及18个学院,实现了“兵团精神育人”全覆盖。

坚持经师与人师相统一,建强培育新时代戍边人的生力军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只有让教育者先受教育,才能切实扛起为维稳戍边培养时代新人的职责使命。为此,石河子大学高度重视激发教师的育人主导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行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传帮带”活动;强化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加强管理服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人人参与、人人服务育人工作的氛围;坚持以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加强新进教师爱国主义教育,组织新进教师前往九师一六一团,聆听孙龙珍烈士在反击入侵斗争中为守护国土而英勇牺牲的英雄事迹,感悟“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为国巡边50多年的坚定执着和崇高精神,让教育者先受教育。通过深化以兵团精神为主题的教师岗前培训、社会实践、学习考察,培养教师的家国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近年来,学校两个教师团队先后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名教师受邀参加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兵团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3个,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了既要做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好老师”,更要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的氛围。

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拓展培育新时代戍边人的新阵地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第二课堂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对深化育人成效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石河子大学始终将第二课堂育人阵地作为构建“兵团精神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认识兵团、了解兵团、体悟兵团、扎根兵团、建设兵团。近年来,共组建816支社会实践团队,10000余名青年学子深入兵团各农牧团场开展以理论宣讲、教育关爱、文化下乡、科技支农、爱心医疗、政务实习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文化润疆,并走访兵团红色教育基地,寻访军垦老兵及其后代,挖掘出一批感人的红色故事。学生们累计行程651251公里,服务群众378974人次,举办报告会、座谈会、联谊活动等3544场,参观考察3858次,开展调研4320次……青年学生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过程中接受兵团精神的洗礼,坚定扎根边疆、服务基层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学校常态化开展以红色校史、兵团精神等为主题的演讲、征文等活动,组织学生编排校园文化精品舞蹈、话剧、歌曲等,用更加艺术化生动化的形式演绎和歌颂兵团人扎根西部建功边疆的无悔与奉献,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在边疆广阔天地绽放青春之花。在兵团精神的感召下,学校60%以上的毕业生留在新疆和兵团建功立业,开创了“教育戍边”的独特机制,为新疆和兵团吸引了人才、培养了人才、留住了人才。

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打造培育新时代戍边人的大品牌

文化是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内核和价值依归。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石河子大学在开发兵团红色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创新性打造品牌项目,“兵团精神育人”氛围愈加浓厚。学校先后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八师“军垦第一连”、十师一八五团军武哨所、九师魏德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四师四十七团沙海老兵纪念馆、一师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等地挂牌“兵团精神育人实践教育基地”,聘请“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全国道德模范”马军武、“共和国最美奋斗者”金茂芳、“马背医生”李梦桃等兵团英模担任校外思政导师,用鲜活事迹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打造“可听、可视、可感、可践行”的实境课堂,形成了“兵团精神大讲堂”品牌。在校图书馆建立兵团特色资源数据库,并设立著名兵团作家韩天航军垦题材文学作品专架,同时邀请兵团各行各业优秀代表分享个人经历,逐步培育起“真人图书馆”文化品牌。以打造理想信念教育文化示范区、兵团精神教育文化示范区、奋斗青春教育文化示范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区为目标,建成育人育才广场、兵团精神特色文化长廊,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功能,做到文化与环境相融合,美育与德育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新疆和兵团时指出,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奋进新征程,石河子大学将进一步传承弘扬兵团精神,为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思想基础,为推进兵团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兵团网-兵团日报 作者系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

茶的精神心得体会作文篇2

卢梭说:“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因而人来的生活离不开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正常人的生活。而劳动集体又要有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及全体的团结一致,才可取得最后的劳动成果。

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经常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学校为了让我们成为一把亮晶晶的“钥匙”,开开了许多关于劳动的活动,有锄草,擦窗子,打扫操抄…多种多样。

而让我最难忘的一次劳动则是每个星期五下午的全级大扫除。那是一个秋风徐徐的下午,第四节课上课铃一响,班主任大人就给我们布置任务了:“第一组打扫课室,第二组打扫操场,第三组打理花圃,第四组打扫草圃。马上行动!”一身令下后,我们便井然有序地进杂物房拿清洁用具。我们第四

组拍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来到目的地后,看见草圃里垃圾满地,野草丛生,便拉起衣袖,蹲下身子,干了起来。拔草的拔草,捡垃圾的捡垃圾,遵从组长的安排,埋头各干各的事。捡垃圾的同学,不怕脏累,纷纷把牛奶盒,塑料袋和纸团捡进了垃圾桶,不一会儿,就捡了满满一桶;除草的的也不甘示弱,眼疾手快,使出自己的火眼金睛,把野草“揪”了出来,不让它在青青绿草里“滥竽充数”。我们组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得心应手。虽有秋风送爽,但是我们也大汗淋漓,筋疲力尽了,但谁也没有一句怨言。半节课后,我们组就完成任务了,又去帮其他的同学。我们班的同学同心协力,团结互助,把工区和教室把扫得干干净净,得到了机组的一致好评。这可是我们班付出汗水和艰辛的回报哦!

这些劳动,即磨练了我们这些“小公主”,“小皇帝”,又让我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团结,学会了纪律,还培养了勤奋,不怕苦不怕累的良好品格,让我们终身受益匪浅。

劳动最伟大,让我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开辟自己的一条辉煌人生路吧!

茶的精神心得体会作文篇3

雷锋同志已离开我们43周年。3月5日,全国上下,城市农村,机关学校,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浓厚氛围。非凡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良莠不齐,更需要雷锋精神来加以规范。雷锋精神就是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的精神食粮,是我们构建先进央行文化的内在需求。

中心电视台3月4日“实话实说”栏目播出的节目使我感慨颇深。说的是一个叫“路乞”的美国人在湖北的一个城市捡垃圾的故事。在对中国古老的文化向往的基础上,他放弃了在美国舒适的生活,退休后毅然孑身一人来到中国,专门从事捡垃圾工作,而且在中国安了家,既不是为了出风头,也不是为了养家糊口。用他的话说:“我做这件事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我们的一个城市捡垃圾,其思想境界之高,不得不令我们肃然起敬。难能可贵的是同期播出的我们河南财经学院的两位女大学生捡垃圾资助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的事,更令人潸然泪下。她们把最初捡垃圾卖到的320元钱寄到贫困山区,使两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期间,一位大学生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山区的儿童们得知后,发起了“献爱心”捐款活动,为他们的大姐姐在一分、一毛地凑钱看病……爱心在不断延续。这种团结友爱,困难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令我们叹为观止,更令个人主义至上、倒行逆施者汗颜。他们的这些做法,就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时代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

事实上,雷锋精神的化身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象我们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女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哪一个是为了个人得失,他们心中只装着国家,装着人民,为工作、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象那些为抗洪救灾、扑灭大火、舍己救人而捐躯的年轻指战员、武警,哪一个考虑到个人的安危。他们就是雷锋的精神化身。他们无愧是我们党的好儿女,好干部,好战士。我们的工作需要这种精神,我们的生活需要这种精神,我们的事业发展需要这种精神,我们的时代需要这种精神。雷锋精神不是标语和口号,我们也无需喊口号,贴标语,摆阵势,只需实实在在向他们学习并努力践行就足矣。

那么,什么是雷锋精神?归纳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雷锋当年所在的连队之所以是他们全军学习的榜样,就是因为在雷锋同志榜样的示范带动下,大家都从集体利益出发,从团队的集体荣誉出发,团结友爱,才能取得那样好的社会效应。从大处着眼,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之所以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就是因为讲民主、民族团结,讲世界人民大团结,才能赢得当前这样好的政治局面,令世界人民瞩目,“当今世界殊”。团结友爱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小处着眼,作为基层人民银行,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基本分子之一,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体出发,从自身做起,讲团结、讲民主,从集体利益出发,摒弃个人利益得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形成具有坚强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坚强集体。团结就是力量,友爱就能赢得一切。“一双筷子轻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只要我们从讲团结友爱的整体利益出发,没有做不好的事情,没有完成不成的历史任务。

二是艰苦朴素的创业精神。雷锋同志当年的一双袜子就补了数十次,他深深知道当时国家正处在困难建设时期,能为国家节约“一个螺丝钉”,就是对国家的支持和贡献。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深知党带来的幸福来之不易,知党情,感党恩,倍加珍惜。再看看我们当今社会,一些受党的教育多年、培养多年的“干部”胡长青、李真之流,他们无视党纪国法,胡作非为,在权力和利益的驱使下,忘记了我们党的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利欲熏心,欲壑难平,最后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其教训是深刻的。所以,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把握艰苦朴素依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从小处着眼,从一点一滴做起,树立“节约就是贡献,勤俭就是治国”的思想。

三是热爱本职的敬业精神。雷锋在从事驾驶期间,天天都把自己和战友的车辆擦的干干净净,他深知党和人民给予他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他的车是全班,乃至全军保养最好的车辆,他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怀念和深思。与我们当今社会一些身居高位、权倾四野、不履职责的某些人来讲,天壤之别。所以,我们作为人民银行的一名员工,都要倍加珍惜党和人民给予我们的机遇和舒适的工作环境,要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理念,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做好本职工作,用勤奋的工作和优异的`成绩往返报人民和社会。

四是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是雷锋同志在日记中写到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他不顾个人安危背学生过断水桥上学、敢于承担责任护送战友母亲回家、为灾区默默捐献的事依然历历在目。抚抚今思昔,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就象雷锋同志那样,只要处处为大家着想想,为人民群众着想,为社会着想,我们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茶的精神心得体会作文篇4

雷锋,一个在人们心中一直呼唤的名字,一个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作为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却用短暂的一生中助人无数。

他热爱集体、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认为“活着就是为了别人过得更美好”,立志“做个对人民有用的人”,身体力行,“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感染和教育了几代中国人,是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旗帜;弘扬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

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雷锋同志那样确立坚定信念,努力培养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矢志不渝的进取心;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积极投身实践活动,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既修自律,又示范带动他人学习雷锋助人为乐、勇于奉献、克己奉公、热爱集体,在实践强化集体的印象;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雷锋那样努力学习成材。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我们要学习和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凭借着那一股钻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

弘扬雷锋精神,必须付出实际行动,并努力使之贯穿于自己生活的始终。在生活中,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标兵”;在个人生活实践中,做胸怀广阔、心理健康、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主人”。

雷锋精神过去需要,现在需要,将来仍然需要。我们更应该懂得,学雷锋只有不脱离时代,才能不脱离实际;只有着眼时代,与时俱进,寻找雷锋精神新的实现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传到社会中的各个角落去发扬。

茶的精神心得体会作文篇5

兵团精神所彰显的爱国主义情感、无私奉献品质、艰苦创业作风、开拓进取意识,所展现的政治情感、道德积淀、实践取向、行为追求,内涵十分丰富,意义极其深刻,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讲话中强调“要践行胡杨精神和兵团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我们必须结合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要求,深入认识兵团精神的育人意义,充分发挥兵团精神的育人价值,不断拓展兵团精神的育人途径,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深入认识兵团精神的育人意义

兵团精神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兵团精神所彰显的爱国主义情感、无私奉献品质、艰苦创业作风、开拓进取意识,所展现的政治情感、道德积淀、实践取向、行为追求,内涵十分丰富,意义极其深刻,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兵团精神的萌芽、形成与发展是伴随着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伟大实践而不断发展的,更是对井冈山精神和南泥湾精神的传承与发展,为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对于大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产生的精神成果及其普遍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兵团精神的形成史,是兵团事业的成长史,也是一部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实践史。兵团精神的丰富内涵、屯垦戍边的价值追求、兵团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先进事迹,为坚定大学生崇高理想、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素材和精神资源。

二、充分发挥兵团精神的育人价值

兵团精神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要求。在高校开展兵团精神教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兵团精神具有凝聚爱国主义情感的价值。爱国主义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本质,也是兵团精神的灵魂。这种对祖国、对民族的深厚情感是兵团人立身、处世、干事的精神支柱。从这个角度讲,兵团事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兵团人的爱国主义光辉史。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兵团人“国土在我心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凌云壮志,学习兵团人“为祖国站岗放哨”“当祖国需要时挺身而出”的精神风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意识。

兵团精神具有塑造无私奉献情怀的价值。奉献精神是人类独特的精神品质,是人们为集体成就一番事业的内在动力。无私奉献本是对先进分子的一种崇高道德境界要求,却成为兵团人普遍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成了兵团精神的本色。新中国的屯垦戍边史,同样是一部无私奉献的历史。兵团人用自己一生的奉献和奋斗,书写了兵团人无私奉献的壮丽诗篇。弘扬兵团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兵团人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共利益摆在首位的大局意识,学习兵团人始终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让利于新疆各族人民”的奉献精神,学习兵团人“勇于为国牺牲、为国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断塑造大学生的无私奉献情怀和道德取向。

兵团精神具有锤炼艰苦奋斗意志的价值。一个人在生活和成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问题与挫折,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是不可避免的。兵团事业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兵团人白手起家创伟业的光辉篇章,融入了兵团人艰苦奋斗的不懈追求,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创业历史,凝聚形成了激励后人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实践取向。开展挫折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正视挫折、克服挫折,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抗挫折能力,锤炼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大力弘扬兵团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兵团人“面对艰苦的实践条件时以艰苦为荣”的态度,学习兵团人“用双手开创未来”“乐观对待艰苦生活”的钢铁意志,学习兵团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执着追求,不断锤炼大学生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和在挫折中成长的抗挫折能力。

兵团精神具有养成开拓进取品质的价值。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本质就是要以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兵团各项事业发展,展现和凝聚了兵团人开拓进取的强烈意识和不懈追求。兵团精神是伴随着兵团事业长期积累、延续和发展起来的精神财富,是兵团人在适应社会形势变化中展示出来的精神状态,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我们要大力弘扬兵团精神中开拓进取的品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习兵团人不断开拓兵团事业新辉煌的追求,学习兵团人顺应不断变化的时代条件、客观环境开拓进取的品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开拓意识和与时俱进品质。

三、不断拓展兵团精神的育人途径

兵团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所彰显的育人内涵、育人意义、育人价值,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结合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特点与要求,深入拓展兵团精神的育人途径,开展兵团精神育人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立志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断提高边疆高校的人才质量和服务区域社会发展能力。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开展兵团精神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兵团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屯垦戍边、保家卫国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牢记初心使命创业奋斗的生动写照。通过利用兵团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是完整准确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需要,又可以引导广大师生深入贯彻落实践行兵团精神。如,组织师生参观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周恩来总理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跨界舞台剧《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话剧《万方乐奏》、杂技剧《唐古百戏》、秦剧《在绿色原野上》等兵团创编文化作品,通过体验式教学、渗透式教学的方式厚植爱党、爱国、爱新疆、爱兵团的情感,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红色基因、兵团精神代代传承。

将兵团精神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兵团精神同中国共产党的其他精神一样,都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兵团屯垦戍边伟大事业中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结合新疆高校校本课程开发,编写兵团精神辅助教材和读物;同时,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兵团精神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接受兵团精神教育,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实现专业知识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

将兵团精神融入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让大学生在了解兵团的过程中感悟兵团精神的深刻内涵、内在逻辑及其价值意义。例如:开展“寻访兵团故事”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红色之旅”兵团精神实践教育品牌,实现了兵团精神教育与专业实践教育的有机融合,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将兵团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文化作为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的存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一方面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兵团精神所依托的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展主题演讲、征文、话剧展演、读书报告会、红歌会等多种形式革命文化教育活动,打造具有兵团红色基因的品牌活动,让大学生在集时代性、趣味性、教育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活动中弘扬和传承兵团精神;另一方面要把兵团精神形成过程中的人物故事、文化作品作为校园文化标识建设的重要素材,使承载兵团精神的红色文化标识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可感、可学,依托固化的物质文化承载方式,营造良好的兵团精神文化氛围,使兵团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大学生的思想、心灵、品行。

作者:孙 松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李晶晶

编审:卿 涛 周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