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写一篇体会是可以帮助及时记录在生活中的感受的,经常写体会记录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能力的,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严以治家清风传家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严以治家清风传家心得体会篇1
家风是一个家族经过岁月的沉淀、世代的言传身教,从而形成的属于家族特有的优良风气,它体现着祖辈对后代的鞭策和期望,记录着来自远古的信仰。好的家风,能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让一个家族经久不衰,让一个单位欣欣向荣,让一个国家繁荣昌盛。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认真领会注重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培养现代文明人格重要部署的深刻内涵,收获颇丰。读本通过深入挖掘25位英模党员在家风建设方面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人格力量、做家风建设的表率;通过深刻剖析近年查处的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修身,好家风塑造坚定正直的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北宋名臣包拯在家训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家训中则写道: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之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可见,不同家族或许有着不同的家风、家训,但相同的是,在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会继承先辈的意志,或敦厚纯善,或勇敢刚毅。好家风是他们刻进血脉的强大的信仰力量,将指引他们向上向善,永远坚定正直,立于不败。
齐家,好家风共建文明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好家风是家庭幸福、年轻人积极向上、老人老有所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基石。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强大的道德力量,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焦裕禄制定的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三条家风,成为了焦家人的信条,更将焦裕禄精神投射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激励了众多的后来人。从一家有好家风到家家有好家风,形成家庭成员相亲相爱、邻里之间和睦团结的氛围,进而抵制歪风邪气,共建风清气正的社会。
兴国,好家风奠基民族伟大复兴。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则更不仅是一家之事,它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社会稳定、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反之,则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党员的家风建设写进了党内规范,旨在以家风建设推动党风政风建设。作为一名党员,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之下,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进一步严格要求身边人。让清风传家,清风传万家,清风传遍神州华夏,形成家风好,社风正,党风清,国风优的强大合力,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严以治家清风传家心得体会篇2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就有立家规、正家风的传统,讲究道德,勤俭持家,看重亲情。古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中华传统就是以人为本、以家利国。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求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风是家庭精神的内核,更是社会风气的基础。重视和强调家风建设,是我们党党性宗旨和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最近通过品读《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家风建设读本,自己则进一步增强了对家庭、家教、家风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读本》中有25位英模党员、24个违纪违法案例,在家庭教育上可谓表现迥异、高下立判,无论是25位英模党员,还是24个违纪违法案例,都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改变着自己的家风。不同的是,他们有的是持续向上的正能量,有的却是幡然向下的逆生长。这时刻教育引导和警示提醒着我们,家庭教育绝非小事,人忘了什么也不能忘本,在家教上欠账是必然要用更大的代价来偿还的。阅览全书,家风虽似无形,其实有迹可循,只有身体力行来涵养家风,才能让整个家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欲治国者,先齐其家,家风作为一个家庭的风气,是一种潜在无形的综合力量,是社会风气的涓涓细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中国历史上,许多有为之士都把修身、齐家与治国联系起来,认为要治国就必须修身齐家。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留钱财给子孙,不如留下智慧与德行。今天,对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来说,如何教育好家属子女,树立良好的家风,自己必须率先垂范,做出榜样。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法的总和,它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优良的家风。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响着大众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风气。
家风虽然没有写在纸上,也没有贴在墙上,但每时每刻都会在我们及家人的心里出现。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家庭中。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个人成长的好摇篮。
每一位国家栋梁,无不都是经过家庭这个摇篮的洗礼。家风是融化在炎黄子孙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党员干部的家风更是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员干部家风好坏,是检验自身作风过硬与否的试金石,也是群众了解党风政风状况的窗口。我们要做到天天常思已过,日日警钟长鸣,争做一个家规好、家风正、受到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党员。
天下之本在家。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每个家庭都应弘扬优良家风,党员干部更应带头树立好家风。千千万万个家庭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就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这是历史的传承,是时代的使命,也是这套《读本》所带给我的教益和启示。
严以治家清风传家心得体会篇3
3月,医院组织了对《严以治家》《清风传家》家风建设读本的学习,这两部书是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镜鉴警示和修身齐家读本,通过学习感触颇多。
通过阅读,不禁深深被25位党员的家风事迹所感动,同时也为24个反面典型家庭而惋惜。他们有科学家、有医生、有老师、有军人、有干部,从事的职业、涉及的领域各不相同,在家风中却又有着相同之处,那就是良好家风应有的特质:对党忠诚、热爱祖国、严于律己、淡泊名利。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孩子什么样的家教,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走过枪林弹雨,获得“共和国勋章”的张富清老英雄的事迹让我领会到:自食其力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指望有“捷径”;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家庭一份子,都应该为家庭出力……这些都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在育儿路上的我又增加了一份心得。
爱孩子,但不溺爱孩子,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夫妇在养育下一代时一直坚持的原则。他们总是对孩子说“不仅要学知识、学本领,更要做一个有人性、有人格、有尊严的人,绝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所以他的女儿才会有感“眼睛里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就会跟着去做。那份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的忠心和热爱,对我影响很大,我就想要成为父亲那样的人,像他那样做事”。作为我们这一代年轻的父母,更应该要学会对孩子不溺爱,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通过阅读两个读本,尤其是《清风传家》读本,作为二孩妈妈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该坚持原则的就要坚持原则,该充分给予关爱的就绝不吝啬。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觉,与金钱无关。谁的精神世界强大,谁的生命就强大;谁的精神世界丰富,谁的生命就丰富;谁的精神世界美丽,谁就活得美丽!
严以治家清风传家心得体会篇4
读了《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两本书,感触颇深,意义深远。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激励党员干部们专心致志工作。反过来,每位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貌。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家风正,则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英才辈出;反之,则子孙不肖,戾气横生。新时代党员干部更应该懂得建设好家风的深刻道理,坚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注重清廉家风的培育和践行,进而为全社会营造崇廉尚俭的良好风气作出贡献。
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筑起家庭防线。《清风传家》《严以治家》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说明家风建设重要性。家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党风建设的目的是保持党的纯洁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两者的目标指向一致。好的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它如同绵绵细雨,润物无声,促使党员养成自律守正、互相砥砺的好品质,从而带动党风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社会的根基,清廉家风不仅仅是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温馨港湾,也是社会风清气正的源泉。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他们的好家风,重视家庭建设,坚持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让每位家庭成员成为“廉某某”,带头树立新时代的好家风,以良好家风引领党风廉政建设。
清廉家风为党员干部预防和抵御腐败建立安全屏障。诗书传家远,忠厚继世长。《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充分说明,清廉家风不仅是家庭幸福的基石,也是我们忠于职守、敬业奉献的安全阀。党员干部能否廉洁奉公,关键在自己,同时也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也许家人的一句善意提醒,就会让当事者幡然醒悟、悬崖勒马;同理,也许家人的几句贪婪之语,就会让当事者万劫不复、后悔终生。因此要时刻保持警惕,以书中的贪腐案例为鉴,与家人联手拒腐,共同抵御腐败,建立安全屏障。
清廉家风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现实路径。《清风传家》《严以治家》表明,党的作风与党员干部的家风紧密相连,要规范言行,构建团结和睦、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建立共同的生活态度与价值取向,包容、支持与理解,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使自己成为好家风的示范者。学习优秀的文化,让优秀家风文化浸润家庭每位成员,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世哲理和爱国爱家的博大情怀内化到家庭成员的思想之中,外化到家庭成员的行为之上。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让好家风、好党风的阳光雨露,沐浴润泽党员干部修身立业之心志,涵养大家追求卓越的坚定信念,不断推动和睦家庭建设。
严以治家清风传家心得体会篇5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向来重视家教。历见诸典籍的家训并非鲜见,为后人称颂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规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
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圆。领导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强对家属子女的教育管理,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这也是一种幸福。
培育良好家风,关键在立家规、正己身、懂真爱。立家规,就是发挥祖训家教在家风建设中的涵养和约束作用。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立家规。周恩来同志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遵守“十条家规”。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范例。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家规是春雨,润物无形。树立美好的家风家规,传承悠久的国风国规,中国这只文明善良勇敢的东方古国最终将让世人钦佩!
严以治家清风传家心得体会篇6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做到初心不改、本色依旧,同时还要注重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近日,我通过学习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编著的修身齐家——《清风传家》和镜鉴警示——《严以治家》读本,深受触动,深刻感受到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感“家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风貌,在一个家庭长期延续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读本中的25位英模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做家风建设的表率;24个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揭示腐化堕落与家风不正之间的深层关联,家风败坏的危害及根源,教育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过好家庭关、亲情关。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感受到家风的重大意义,家风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还关系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富强。家风是一种德行传承,更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强,民族才能旺。
从小看大,好家风让我们自立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是历代家族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中国历来重视家教和门风,注重家风的缔造与传承。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得益于每一个良好家风家教的滋养,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自己的孩子,把好家风春雨润物般渗透到子孙后代的血脉之中,作为一生恪守的信条。深藏功名的老英雄张富清,告诫自己的孩子,要靠自己,莫求“沾光”,自己吃的药是国家全额报销的,每一粒都要“专药专用”,不能假公济私。钟南山父亲钟世藩是知名的儿科专家,钟南山是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是泌尿外科专家,曾获得中国泌尿外科最高荣誉“吴阶平泌尿外科奖”,一家三代人,秉承着仁心仁术医家风范,传承着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仁者家风,行走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他们的家风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就是因为他们注重家风的传承,让自己的子孙后代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林则徐曾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由此可见,任何金山银山,都不如好家风,它是一股向善向上的力量,耳濡目染,世代永流传!
以榜为样,好家风让我们自信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以德传家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在他们身上,家国同重,亲人与国人都是挚爱。人是钢,家是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无不是把家庭作为“炼钢炉”,练就过硬的红色家风,对子孙后代进行家风的历练,体现了老革命家的人间大爱,这正是新时代我们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毛泽东立下的“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亲情规矩”三原则;周恩来告诫侄女,不搞特殊化,我们都是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朱德教育儿子不当干部当工人,用“德”字贯穿朱家家风。习仲勋对于红色家风的言传身教称得上是典范,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2001年10月15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父亲习仲勋的88岁寿辰。当女儿读完习近平的拜寿信,习仲勋告诉在场的人:“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习仲勋以革命家的风范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中国人传统的家教融为一体,并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子女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焦裕禄制定“热爱劳动、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三条家风,让焦家人个个生活简朴,为人清正,做人自信,塑造了焦家人的精神堡垒,让焦门家风历久弥新。
聚少成多,好家风让我们自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道德养成的起点,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提高政治站位,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承担党和国家的使命,家风好坏事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战略全局。“一个家风正的家庭,是一个好故事;十个家风正家庭,能形成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成千上万个家风正家庭,就能铸就一个强大的祖国,迸发处无坚不摧的蓬勃力量”。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家风能够为社会树立正面的榜样,是建设发展和改革的推助力;反之,会损坏党和国家的声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使党风受到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党内纪律的形式对党员的家风建设进行了规范。《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旨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高校的党员领导干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下,要推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自觉自发注重家风建设,以身作则,清风传家,严以治家。同时,要发挥党、政府和学校的引领和引导作用,注重营造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外部环境建设,多管齐下,形成家风建设的强大合力,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