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根据教案调整课程内容和时间分配,通过教案的有机安排,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尚华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小班蜗牛的家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蜗牛的家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果树开花结果,感知小蜗牛行走缓慢的特征。
2、理解故事内容,能用比较完整的语句讲述。
3、体验小蜗牛给外婆带来快乐的情感。
重点难点
1.根据果树的生长过程去知道蜗牛行走缓慢的特征。
2.让幼儿从小知道尊重长辈关爱长辈。
活动准备
小蜗牛看外婆的卷轴画小蜗牛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谁呀?(出示小蜗牛) 小蜗牛有什么本领?(学小蜗牛爬)小蜗牛爬行的速度怎么样?
2、小蜗牛要到什么地方去?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途中的变化
1、小蜗牛背了什么?这棵树长的怎么样?(这棵树没有树叶,只有树干和树枝)它为什么要背着树呢?那我们继续跟着小蜗牛,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2、小蜗牛走路的速度怎么样?走啊走啊,这棵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棵树开花了,把谁引来了?它们来干什么?
3、小蜗牛继续往前走,走啊走啊,会发生什么事?花朵怎么了?刚
才小蜗牛走啊走树就开花了,现在走啊走怎么就花谢了,结出果子
来呢?那是怎么回事呢?(小蜗牛爬行速度慢,经历了很长时间, 所以苹果树都慢慢开花结果了。)现在谁来看果树了?他们来干什么?
4、小蜗牛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原来小蜗牛要到外婆家呀。这回果树又怎么了?它是一棵什么树?原来小蜗牛背了一棵苹果树。
5、小蜗牛在路上发生的事还是一个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遍故事吧,故事的题目叫《小蜗牛看外婆》。
三、完整欣赏故事
1、小蜗牛只是去看外婆,可是他背上的苹果树为什么会经历了开花、结果,成熟这么长的一个过程呢?
小结:小蜗牛动作慢,小朋友做事不学小蜗牛,大家都要快快的。
2、到了外婆家,外婆看见小蜗牛带来的`苹果树心里怎么样?你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
3、小蜗牛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想外婆了就带了苹果去看望。那我们小朋友想外婆奶奶的话,会怎么样啊?
小结:我们小朋友都那么爱自己的外婆奶奶,他们是最疼爱我们的人了。以后我们去外婆奶奶家做客,也带上一些礼物,外婆奶奶肯定很开心。
附:小蜗牛看外婆
小蜗牛想外婆了,他说:“我要去看外婆,顺便给他送一棵苹果树去。”小蜗牛把苹果树绑在背上,出发了。
走啊,走啊,苹果树开花了。蜜蜂来了,蝴蝶也来了。
走啊,走啊,苹果树结出了小苹果。小鸟来了,大鸟也来了。走啊,走啊,苹果树成熟了,外婆的家到啦!
小蜗牛和外婆吃着红红的苹果真开心。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后发现有几点不足:在卷轴式图片上的小树苗可以稍稍添加一些小绿芽,这样幼儿就能更容易的分辨出这是一棵小树苗,在画卷中的颜色可以明显一些,不要都是绿色的;在上课的时候,自己还可以放松一些,不要总是把小蜗牛拿在手里;在完整听故事提
问后可以小结一下。
幼儿园小班蜗牛的家教案篇2
有益的学习经验:
运用已掌握的美术技能制作小蜗牛。
准备:
较厚的长条纸、笔、剪刀、胶水。
活动与指导:
1、引导幼儿讲述捉蜗牛、玩蜗牛的经验,引起制作蜗牛的愿望。
2、看老师用长条的纸作一只可爱的蜗牛,示范:
(1)将纸条剪一段作为蜗牛的身体。
(2)将剩余的纸条用笔卷起来做蜗牛壳。
(3)将螺旋形的'蜗牛壳粘在蜗牛身体上,做成―只蜗牛。
日常生活
1、丰富幼儿生活,丰富美工区内容,增加幼儿动手制作的材料。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日常观察昆虫,观察蜗牛等小动物。
家园配合
支持并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搞些力所能及的手工制作。
幼儿园小班蜗牛的家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获得听故事的乐趣。
2、学习适应集体生活。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故事:《小蜗牛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
小蜗牛第一天上幼儿园发生了哪些事?
小蜗牛遇到谁了?
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会怎么办?
2、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请幼儿说说如果班上有小朋友像小蜗牛一样害怕,应该如
何帮助他呢?
3、我们一起玩。
幼儿自由玩,鼓励幼儿邀请想妈妈的幼儿一起玩。
活动建议:
1、第一次上幼儿园是一件很特别的事,可以请幼儿带自己的照片和作品,或全班分组照一张像,为第一次上幼儿园留下美好的纪念。
2、小组时间或分享时间讲述有关上幼儿园经验的图画书,,减轻幼儿第一次
上幼儿园的焦虑。
活动结束:听故事
附:故事大意
小蜗牛上幼儿园
小蜗牛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里的人他都不认识,他害怕地把手和脚都缩进壳里。
小青蛙、小鸭子、小鸡走过来,都不知道那里躺在地上的东西是什么,就在上面跳来跳去,当鼓敲呀敲,还在上面画画儿呢!
小蜗牛忍不住大哭大叫了起来。大家吓了一跳,原来是只小蜗牛呀!小青蛙、小鸭子、小鸡高兴的邀请小蜗牛和他们一起玩,大家又唱又跳,
幼儿园小班蜗牛的家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拿笔随意的画线条比较容易,但有控制性的画线条却有一定的难道,因为它需要幼儿运用大脑控制手腕的转动有目的的去连线。本活动以幼儿练习有目的的画短直线为基础,配以故事情节,使幼儿在情景中得以练习与完成。
活动目标:
1、练习有控制的画线条。
2、激发幼儿的爱心,鼓励幼儿不轻易放弃。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蜗牛找家】。
2、水彩笔、贴有彩色房子、草地、石头,树丛、的画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1、以故事的形式吸引幼儿
师:老师声情并茂的讲故事【小蜗牛找家】(故事大致内容,蜗牛妈妈带小蜗牛出门玩耍,天黑前赶回家的过程中有一只小蜗牛迷路了,它面前看到的都是树丛、石头、小山坡,他很着急,天快黑了,谁来帮助他)
2、请一名幼儿上前操作尝试,以了解方法。
幼儿拿笔画线让小蜗牛跟着走,要绕过草丛、绕过石头、前面还有草丛,鼓励幼儿休息再走,最后绕过很多障碍,终于在天黑前把小蜗牛送回了家。为幼儿鼓掌以获得成功感。
3、大家用手指来空画(看看小蜗牛回家了没)做练习
4、提出要求
a:线条(路)不能断开,否则到不了家
b:鼓励幼儿勇于尝试,这儿不行再绕哪儿,其过程中练习手腕转动、熟练画线条。一定要把小蜗牛送回家,激发幼儿爱心不放弃。
5、幼儿动手,教师观察辅导,对较好完成的幼儿鼓励他看看还有那些路可以把小蜗牛送回去,多做练习。对于动手较差的幼儿教师可鼓励他走一走、歇一歇,先尝试走较短的路来练习。
6、评价交流
幼儿可以相互观看、评价,看看其他小朋友把小蜗牛送回家了吗,(老师。)在其过程中可用手指做练习绕画。也可看看谁找到的路最多来鼓励较好的幼儿。
活动延伸:
1、将类似的图纸放于活动区供幼儿练习,以送其他小动物去游乐园或上学贯穿。
2、在活动中发现幼儿就拿一支笔作画不会换笔的现象,在活动区又增加了帮小动物找彩色的路或一条彩虹路,鼓励幼儿多换色尝试。
活动反思:
小朋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都很高,并且都将做的小蜗牛赋予了生命,本次活动的成功在于老师相信孩子,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由于孩子在画自己的所想,所以作画时显得特别愉悦,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产生了那么多的创意,我也受益匪浅,有的孩子的蜗牛形态我都没有想到。
幼儿园小班蜗牛的家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注意与同伴协调一致的朗诵儿歌,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声音:雷声。
2、图片: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
师:我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
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二、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
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
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
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
“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
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
“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三、幼儿人手一只“小蜗牛”,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四、听音乐《摇篮曲》
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蜗牛送到小床上,让小蜗牛安静地睡觉,再提醒幼儿轻轻地、有序的离开教室。
附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轻点打呼噜。
我的蜗牛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蜗牛。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小动物们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孩子在言语表达上却存在怕生、不自然、甚至不肯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选择了这个儿歌。让孩子们通过操作小蜗牛、与其玩耍、说悄悄话、哄它入睡等环节,让孩子获得亲身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幼儿园小班蜗牛的家教案篇6
一、活动内容:
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二、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初步感知哄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2.探索用轻柔的声音与雷公公对话,哄小蜗牛睡觉。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三、活动准备:
1.将装饰好的纸箱套在录音机上,扮“雷公公”,录有雷声的磁带。
2.一张大蜗牛图片,若干张小蜗牛图片。
3.《摇篮曲》的音乐磁带。
四、活动过程:
1.幼儿初步感知哄小蜗牛睡觉时安静、恬美的氛围。
教师怀抱“小蜗牛”,导入话题“我们的小蜗牛在外面玩了一天该睡觉了。”接着表演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2.幼儿学习儿歌《不要吵醒小蜗牛》。
(1)幼儿产生请求雷公公不要吵醒小蜗牛的愿望,引出活动名称。
教师放录音,提问:“是什么声音呀?是雷公公在打呼噜呀!都要把我的小蜗牛吵醒了,我们一起来请求雷公公轻点打呼噜,好吗?
(2)幼儿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教师用请求的语调示范朗诵儿歌,然后再对幼儿说:“雷公公听到我们的声音了它不再打葫呼噜了,我们再把小蜗牛哄睡着。”最后,与幼儿一起继续哼唱《摇篮曲》哄小蜗牛睡觉。
(3)幼儿跟诵儿歌。
教师继续放录音,雷声继续,教师号召全体小朋友跟诵儿歌。“雷公公呼噜打的太响了,没听见,我们再一起求求它吧!”
(4)幼儿集体朗诵儿歌。
再次引导幼儿哼唱《摇篮曲》,突然雷声又响起。幼儿自然迁移。集体朗诵儿歌,注意声音要保持一致。
(5)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教师提问,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用轻柔的声音朗诵儿歌与雷公公对话。“雷公公怎么又打呼噜啦!想想看,我们应该怎么样请求它,雷公公会听得舒服,又不会吵醒小蜗牛。
3.幼儿人手一只“小蜗牛”,唱《摇篮曲》,哄其入睡。
师:这次,雷公公真的听见小朋友的话啦!它不打呼噜了,还和我们一起哄小蜗牛睡觉呢!
4.听音乐《摇篮曲》,教师启发幼儿,轻轻将小蜗牛送到小床上,让小蜗牛安静地睡觉,再提醒幼儿轻轻地、有序的离开教室。
附儿歌
?不要吵醒小蜗牛》
雷公公,雷公公,
请您清点打胡噜。
我的蜗牛在睡觉,
不要吵醒小蜗牛。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对周围环境具有好奇心,尤其对小动物们充满了关爱之情,而孩子在言语表达上却存在怕生、不自然、甚至不肯说等现象。为了鼓励孩子们愿说、敢说,我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选择、选择了这个儿歌。让孩子们通过操作小蜗牛、与其玩耍、说悄悄话、哄它入睡等环节,让孩子获得亲身体验关爱小蜗牛的情感,通过简单重复的对话,使孩子慢慢获得一份情感的愉悦,从而延伸为内化的行为。
幼儿园小班蜗牛的家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身体各组成部分的形态。
2、能用线描画的方式为蜗牛设计各种各样的壳。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黑色粗细不同的水笔,蜡笔。
经验准备:活动前了解蜗牛的形态组成。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
导入语:小朋友你们见过真实的蜗牛吗?它们长的什么样子的?
二、观察欣赏
提问:蜗牛的壳是怎么样的?
师小结:蜗牛的壳是螺旋形的。每只蜗牛都有好看的壳。
三、教师示范,个别幼儿操作尝试。
过渡语:蜗牛的壳是很漂亮的,我们来帮它打扮一下吧。
教师示范步骤(儿歌形式):
(1)圆圆的外壳螺旋形。(画蜗牛的壳)
(2)软软的身体连住壳。(画蜗牛的身体)
(3)一对触角真可爱。(画触角)
(4)各种花纹真漂亮。(线描花纹)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创作要求
(1)蜗牛的方向不同。
(2)每只蜗牛壳上画四种以上花纹。
(3)最后给蜗牛添画简单背景。
五、交流欣赏。
关键提问:哪只蜗牛最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