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作文推荐6篇

时间:2025-08-01 作者:Lonesome

写作文让我们有机会与不同的观点对话,拓宽了我们的思维边界,作文的写作过程使我们学会了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培养了多元思维,下面是尚华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抬头看作文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抬头看作文推荐6篇

抬头看作文篇1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春龙节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传说,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

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就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

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其实,在农历二月以后,“雨水”节气来临,冬季的少雨现象结束,降雨量将逐渐增多起来,这本来就是华北季风气候的特点。

抬头看作文篇2

二月二龙抬头是北方才有的习俗,可是今年不同于以往。在我们南方也举行了一次活动。家里人都兴奋不已,忙这忙那的,当然是为了上街观看舞龙表演。妈妈说:“我小时候也举行过一次,可是家庭贫困,没办法观看那舞龙。”我真心鄙夷:有什么好看,又不存在这世间。转念一想,就当满足母亲的愿望吧。我最终和他们一同前往,我也想见见神话中的龙能被舞出什么样。

来到东街,这里早就被围得水泄不通,废了好大力才挤进去。路边的小摊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物品,真是琳琅满目:有画糖人的,有卖动物面具的,有卖糖葫芦的,还有看着很好吃的汤面,让人目不转睛。

街上灯火辉煌,从远处传来一阵阵锣鼓声。啊!是舞龙灯的队伍近了,走在最前面的人舞着一颗龙珠,后面三排人齐心协力舞着龙。从远处看,如同一条飞龙在人群里穿梭,转圈,真是栩栩如生。人群如潮水般涌来,母亲抓紧我的手,防止我摔倒。母亲带我来到一处摊子面前,对师傅说:“来两碗龙须面。”听到这个名字我十分困惑,看向了做面的师傅。那个师傅在抻面的过程中融入了各式各样的舞蹈,时而引蛇狂舞,仿佛活了起来;时而如惊涛骇浪,令人拍案叫绝。

抻至最后,师傅往往会将面的一端放到地上,另外一端举过头顶,不停抖动。好似瀑布般“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真是淋漓尽致。龙须面是一种又长又细,用火可以点燃的面条,因酷似龙须而得名。母亲对我说:“吃龙须面是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吃了龙须面才算是真正的过节。”我回应说:“嗯,原来龙并不是只存在于神话中,也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这一次过节,我改变了以前根深蒂固的想法,并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懂得了龙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无价之宝。

抬头看作文篇3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在清徐普遍流传,被大家成为“不成节日的节日”。这是为什么呢?

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而在清徐,只和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二月二,龙抬头。”在山西民谚中便出现了这种说法。于是,在这一天,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气,迎接来年的希望!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惊蛰过去,二月二便也过去了。于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驱毒活动: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有的地区,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总之,各种各样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们经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的确是,二月二,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抬头看作文篇4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我从睡梦中刚醒来,望窗外吟到。

今天是农历二月,枯黄了一冬的草木苏醒了过来,所有的草木都萌芽生长。加上刚下的春雨,所有的一切都万物一新。

一旁的妹妹正憨睡着,我摇了摇她,终于醒了。正好,外公来了:“快来!看外公我唤龙!”我与妹妹,赶快兴奋地跑出去,见外公正拿着根长长的竹竿,虔诚地敲击着房梁。妹妹慢脸的疑惑,我解释道:“这是唤龙,你不知道吧?这是中国古代的习俗,要把冬眠的龙给唤醒。”妹妹似懂非懂地说:“我——懂了。”“唤龙之后还要用草木灰向鸭井台引一条灰龙。”我又给妹妹解释道。“哥哥,还要引多少条龙啊?我怎么没看到龙呢?”“这个……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龙会飞,大概看不见吧!”我无法给这天真的妹妹解释。“或许,你长大就知道了!”我终于想出答案。

“彬航,去拿点谷糠!”我使劲地搬出来了一袋谷糠,“这又是唤龙吧!”妹妹猜到了。“你想一想,这次要引什么龙?”外公问道,我俩期待着妹妹的答案。“谷龙?”“草木灰,灰龙。谷糠的`话?糠龙!”“啊哈哈哈哈!糠……糠……糠龙!”我大笑道。“草木灰,灰色;谷糠,金色,金龙!”聪明伶俐地妹妹又猜到了,我仍未从欢笑中挣脱。

“走!去唤田龙!”

半路中,个个都在开爆米花。

我和妹妹唱起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童谣了。“唤田龙啊,就要打着灯笼从田边挑水,一路上就要撒下许多水,龙便会到我们家。”“这好麻烦哟!”“这习俗其实挺好玩的!”现在人人都去理发店去剃龙头了,我们却不一样,是自己剃龙头!外公拿把剪刀咔嚓就剪完了。

“外公,我想买爆米花!“妹妹嚷嚷道。“今年不必买了,我们自己炒爆米花!”“好耶!”我与妹妹高呼道。

被炒开花的黄豆玉米不就是爆米花吗?“还是自己做的好吃!”外婆说,“既卫生又美味。“我赞成。

外面又下起了春雨,外公高兴极了:“二月二,龙抬头,今年丰收何须愁?”

抬头看作文篇5

同学们,你们知道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吗?今天,我要来给大家讲一讲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

从前有一个皇帝,他的生活幸福安康,令人羡慕不已。可是有一天,这位皇帝突然病死了,他的妻子武则天就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她想自己成为皇帝。可是,这件事传到了玉帝的耳朵里,玉帝听后,龙颜大怒,随即命令四海龙王在三年内不准往人间下一滴雨,否则将会遭到杀头之罪。要知道,人间如果没有了水,大地上的生灵将会灭绝的。有一次,天河龙王偷偷的把玉帝的玉瓶给偷走了,有了玉瓶就可以给人间降雨了。于是,天河龙王马上把玉瓶洒向了人间。这事很快被玉帝知道了,玉帝气愤不已,就把天河龙王关进了大荒山千年洞里,还在山上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这件事在人间流传开来,人们纷纷设法找到金豆,并让它开花,但都一无所获。就在这时,有一个人无意中发现掉在地上的玉米粒,突发奇想,这黄澄澄的玉米粒,不就像一个个可爱、顽皮的小金豆吗?于是,这人就把像小金豆一样黄澄澄的玉米粒带回家,放在锅里使劲翻炒。最后,小金豆开花了。这人立刻敲锣打鼓,告诉别人这个方法,结果这个方法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户户都炒玉米粒,并祈祷天河龙王能早日放出,当天河龙王知道后,便在大荒山千年洞里喊:“快放我出去,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金豆开花了!”天河龙王终于出山了。

因为天河龙王出山那天是二月二日,所以,人们在二月二日吃爆米花、剪头发等等。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

抬头看作文篇6

今天是农历丁酉年二月初一,明天就是二月二了。在我国的广大地区,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元朝时就已开始有了“二月二,龙抬头”这种说法。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它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是和风化雨的主宰,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的二月初二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这正是冬小麦等农作物需要雨水的时候,农民期盼这个时期能有一场透墒雨滋润大地,春雨是宝贵的,农谚中就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其实在这个时期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下一场喜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在二月二这天,豫东有妇女不做针线活的习俗,这是因为要避免针、剪刀等工具会伤到龙的眼睛。有民俗专家指出,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早就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在我的童年时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前期),在二月二这天的早上,人们会用草木灰在院子里撒上几个圆圈,圆圈的中央放一些小麦、黄豆、绿豆、芝麻、高粱等粮食,这就是所谓的“粮食囤”,目的是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防止家禽或鸟类啄食,有些人还用盆、碗等物品把这些粮食罩住,直到中午的时候他们才把这些物品拿开,然后让家禽享用这些美食。现在,农村大多不讲究这些了,又加之在豫东农村信仰基督教的妇女越来越多,人们在院子里撒粮食囤的做法已经很少见了,可能这种习俗渐渐地就会被大家遗忘了吧。

二月二这天的早饭就是吃摊煎饼(这种煎饼在我们当地被称作馅子),煎饼的原料就是胡萝卜丝、葱花、姜末、盐、鸡蛋和小麦面粉,把这些原料放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再用水混合在一起,然后搅拌一下就可以摊煎饼了。但这种混合液既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因为太稠了煎饼的`厚度不容易调匀,而太稀了煎饼则不容易成形,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摊煎饼的速度,有经验的烹饪者自然会调配得恰到好处。在我小的时候,每家每户的孩子都比较多,摊好的煎饼常常供不上孩子们吃,一个孩子在吃完一块煎饼以后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家中的其他孩子吃,在煎熬中等待着下一轮摊好的煎饼轮到自己。而母亲是最辛苦的,她得等家里其他人吃好以后才能吃上煎饼。而且在全家人都吃完早饭以后,家庭主妇还得再摊一些煎饼。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煎饼的原料中又加入了香菜、绿豆芽和虾米等,煎饼的味道更加鲜美了。如果家里的人口比较少,或者家里帮忙的人比较多,有些人家还会做一些红薯饼。红薯饼的制作比较简单,就是先蒸好一些红薯,然后把它们跟面粉和在一起,之后把和好的面团分成若干小团,再用擀面杖把这些小团擀成小饼,最后在锅里放些食用油把小饼煎熟就可以吃了。以前人们大多使用鏊子来摊煎饼,这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负责烧鏊子,一个人负责摊煎饼。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鏊子渐渐变成了平底锅,一个人就能摊煎饼了。现在,平底锅又变成了电饼铛,这比原来用鏊子和平底锅环保多了、也省事多了,但用电饼铛做出来的煎饼却没有用鏊子和平底锅做出来的好吃。这大概是因为吃煎饼吃得多了,再好的食物吃多了也不会感觉到像开始吃的时候那样香了!

“二月二,剃龙头”,在我们豫东,人们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所以家长会领着家中的男孩到理发店理发,理发店这一天的生意都会比平时红火。有趣的是,我们这里有“小孩正月剃头会死舅舅”的说法,家长一般在腊月底领着孩子理一次发,然后一直等出了正月才带着孩子去理发,这也是孩子在春节后第一次理发。当然这早已经是老黄历了,如今大年初二就有人到理发店理发。不过,在二月二这天给孩子“剪龙头”的习俗还是保留了下来。

在二月二这天,豫东农村仍然保留着出嫁的女儿在这天回娘家看望父母的习俗。以前所带的礼物基本上就是早上做的煎饼和红薯饼,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看望父母所带的礼物也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大多数省亲的女儿会买几箱方便面、火腿肠等礼品回娘家。二月二这天的上午,你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妇女骑着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走在路上,当然也少不了一些是开着小汽车看望父母的女士。从正月初二去给父母拜年到二月初二已经整整过去一个月了,也该去看望一下父母了。很多出嫁了的姑娘其实也是去跟父母辞行,因为她们在回了这趟娘家以后,又要外出打工了,直到麦收的前几天才能回来。

“二月二,雁门开。大雁走,小燕来。”进入阴历二月,气温升高,天气回暖,“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到处是莺歌燕语,到处是鸟语花香,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看,又一个明媚的春天在向我们翩翩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