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激发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宝贵财富,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国家安全讲座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国家安全讲座心得篇1
【我们与国家安全的距离有多远?】
20xx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我们即将迎来第5个国家安全日。“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会议上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不少人听到“国家安全”这四个字第一反应联想到的都是战争,认为中国正处于和平年代,什么战争间谍、特务,都是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事,或者只存在于小说、影视剧之中。但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安全”早就不仅限于此,它包含了社会、经济、文化、网络信息等方方面面。那么,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与国家安全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呢?
这个距离也许只是“一个舌尖”的距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大于天。食品安全不仅关乎着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是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从大头娃娃问题奶粉,到假葡萄酒,再到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等,可以说是“品种齐全,花样繁多”。吃是人的第一需求,人们都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跟食品有着直接的关系。要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我们党员干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积极参与、主动担当。人民群众也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做到主动拒绝假冒伪劣产品和“三无”产品,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食品安全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障,这不仅仅是党和国家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这个距离也许只是“一根安全带”的距离。在安全生产领域,有一条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启示我们提升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任何一丝侥幸都是对安全的消解,都是在给风险下坠增加一个加速度。“8·12”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73人死亡和失踪,经济损失将近70个亿;深圳“12·20”滑坡事故造成77人死亡和失踪,经济损失8亿多元。国家发生的每一起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伤亡人数的背后都是无数家庭的无限悲伤。安全生产最重要的还是防患于未然,要在生产过程中“系好安全带”,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切实堵塞安全漏洞,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就是最重要的民生,也是国家安全的宗旨,这不仅需要人民群众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给自己思想“系好安全带”提升安全意识,更需要我们党员干部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坚持党政同责,狠抓责任落实,保障人民安全。
这个距离也许只是“一条网线”的距离。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了继陆、海、空、天四个疆域之后的第五疆域。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网络安全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不深、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比如有人随意在别人发来的“求助”网页链接上登记自己的账号密码等信息,一个疏忽可能就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信息;有人私自在军事基地拍照并晒在朋友圈,一张照片很有可能就泄露了国家军事机密;有的党员干部在平常工作中缺乏保密意识,内外网混用,一个不良的工作习惯就有可能造成涉密信息泄露。而这些松懈或侥幸,很可能让国家巨大的投入、辛勤的汗水都付诸东流。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这不仅需要人民群众树牢网络安全意识,也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网络安全的守护者,压实网络监管责任。
我们与国家安全的距离有多远?国家安全就在你我身边!国家安全教育日虽然每年只有一天,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却是我们时时刻刻都要做到的事。在国家安全方面,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这不仅关乎国家的兴亡,还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国家安全讲座心得篇2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居安思危是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在4月15日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xxx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就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夯实国家安全社会基础提出明确要求、指明行动方向。
国家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基石、人民福祉的最根本保障。从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的古训,到今天一些国家和地区深陷战火和苦难,再到恐怖主义带来的巨大危害,都在告诉我们,没有安全的基础、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从这样的意义来理解,xxxx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的论断振聋发聩、意义深远。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任务繁重艰巨,抓实抓好头等大事关系发展全局、国家命运、人民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xxx总书记站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国家安全的新特点新趋势,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谋划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确立了重要遵循。以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是加强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实践才有方向。在我国长期处于和平发展、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面临种种新课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形势,增强安而不忘危的忧患意识,才能在和平年代绷紧安全之弦、凝聚安全共识;加大对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的普法宣传力度,强化公民法治观念,以法律划定行为底线,向一切损害国家安全的违法行为坚决说不,才能让法治力量为国家安全保驾护航;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对接现实的宣传教育方式,让人们深切感知国家安全和个人安全密切相关,明确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构筑捍卫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正如xxx总书记强调的,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国家安全工作永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人民为坚强后盾、力量之源。通过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等方式,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就能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就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为国家安全厚植社会土壤。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不懈努力。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到来,是一个新的开始。让国家安全意识在全体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让13亿人民成为国家安全的坚定维护者,我们必将推动中华号巨轮在时代风云中破浪前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筑牢安全保障。
国家安全教育讲座
国家安全讲座心得篇3
【把一颗“安全”种子播种到“群众心田”】
4月15日,是第五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安全不仅关乎国家的兴亡,还关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维护好了国家安全,既能保护国家利益,也能保护个体利益。维护国家安全,需要全民参与、全面皆兵,切实发挥每个公民的力量。为此,我们要及时把一颗“安全”种子播种到“群众心田”,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打好打赢这场维护国家安全的“人民战争”。
播种一颗“安全”种子,要提前挑选一批“挑种子好手”,在此其中,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眼里,就是党的代言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了党,他们的所作所为,都被人民群众看在眼里。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应该带头学习遵守党规党纪,为老百姓们做出表率,为人民群众挑选好“安全”种子。首先,党员干部要积极对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从中“挑选”出适用于本地实际的法律内容,先行消化,再以人对人包保、点对点服务、面对面宣讲等方式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同时,党员干部的安全意识也要及时“跳出纸面”,不能一味依赖于书本,还要加强自身行为举止的示范带动,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从生活小事抓起,以点带面,以实际行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播种一颗“安全”种子,要找准合适、合情的“播种时机”,如若不然,反倒会产生不良效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即便是国家安全教育也需要找准时机,不能到了“教育日”当天才“赶鸭子上架”,要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安全教育不能只“走个过场”,在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就进行宣传,还需提前做好摸排工作,根据宣传引导对象的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做足工作。对于“播种时机”的选择,我们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用真真切切的感情让群众知道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提升群众的安全意识不能只停留在关注时事政治、保守国家秘密、举报违法行为等方面,我们还要立足于生活层面,把握有利契机,深化酒后禁止驾车、行驶不能超速、注意森林防火等危险事项提醒。只有小事做得好,国家大事才能抓得起,国家安全才能得以保障。
播种一颗“安全”种子,不能抱有“一播了之”糊弄心理,及时照料,才能让种子成长结果。任何工作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虎头蛇尾,半途而废。一种意识的养成需要日积月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沉淀去升华。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不能只是在“安全教育日”前后进行大力宣传落实,在平时也要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各项安全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我们生活中也有过很多反面典型例子,他们或许是因为一时疏忽、冲动犯下了难以弥补的错事,但难道这类人群就没有危险防控和国家安全意识吗?也许他们缺少的就是这种“三省吾身”和“温故而知新”的观念意识,缺少日常的自我反思和阶段性的思想提升。所以,强化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不但要抓长,还要抓常,只有不断形成“人人重视、人人参与、人人有为”的安全氛围,才能更加维护好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国家安全是大事,群众之事无小事。唯有将国家之事摆上心头,将群众之事抓到实处,才能给予广大人民群众一个安全、和谐、幸福的生活,才能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不断推动中国朝着世界之巅迈出更大一步!
国家安全讲座心得篇4
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认为火也是如此。若预防不当,它将是人们的夺命杀手。
——题记
自从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以后,火,便成为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不仅是带给我们光和热的爱心使者,它更是我们祖先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亲密伙伴!因为它,我们无需在漫漫的黑夜中寻找一缕黎明的曙光;因为它,我们无需在冰冷的寒冬中奢求一抹舒心的暖意。它是那份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它是我们不可或缺少朋友!我们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它的“关照”!
然而,火,又像一头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猛兽。它利用人类对于它的信任而放松对火的警惕的特性,它就趁虚而入,随时让火苗极速蔓延,如饕餮一般吞噬着周围的一切,吞噬着毫无防备意识的人们。据不完全统计,单一年,因火灾而死亡的人数竟高达二百四十九万六千余人。这是何等庞大的数字!触目惊心哪!
如今,我们还有多少人在烈焰的“焚情”中,无声无息地被烧为灰烬。只是瞬息,火舌舔着你的衣襟,你连喊“救命”的时间都没有,便悄然消失于这个世界。这不是夸张,这是血的事实!
一场场烈火,一遭遭惨剧,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火的警惕,人类借助火神战胜了黑暗,我们同样也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提防火的恶魔。有多少事故是因为我们不重视消防所致。我们本不愿意拿生命开玩笑,却因为我们自身的疏忽,最终葬身火海,留下终身遗憾。如果我们能不那么大意,如果我们能学会自救,也许结局就不会这么惨痛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火焰蔓延全身时,当生命面对死亡时,我们能做的,除了悲伤焦虑,除了束手无策,除了默默祈祷,我们还能做点什么呢?学会自救吧!
记住:当你被困在火场之中,不要慌张,先找来一条毛巾,用水打湿,然后捂住口鼻。因为,很多时候人不是被火烧灼而死,而是被烟熏窒息而死的。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烟雾入口鼻从而争取更多的逃生时间。其次,必须大声呼救,在救援人员还未到达时,自己寻找出路。这时,切忌乘坐电梯,因为电梯也会因火的攻势而罢工。
火情紧急,我们应该人人自警!消防安全,关乎社会安危!增强我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不再让跳动的火苗成为我们人类的夺命杀手!
国家安全讲座心得篇5
本次课堂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我国国家的安全体系,国家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形势,国家安全道路,以及新形势下国家安全风险的举例,让我们了解到国家安全以及现在的安全形势。
由现行的国家安全形势引申到重大卫生事件,现代公共卫生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防控,首先是我国内部形式严峻,到慢慢控制,最后稳定控制住,这次的疫情给我国经济建设,重大工程,以及给国际赛事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此次国家安全,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做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对世界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产业环境、公共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巨大冲击,疫情缓解后我国仍将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贯彻人才强安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学科建设。
对于此次疫情,也就是国家安全来说,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的我们,积极配合国家的政策措施,利用假期丰富自我并做好心理调控,提高信息辨识能力,不传谣,不造谣,文明上网。创新前行,在积极对社会作贡献中,将实现自身的韧性增强和境界升华。
国家安全讲座心得篇6
我参加了县委书记徐勤忠同志主持的县委中心组第33次(扩大)理论学习会,聆听了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黄培义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了题为《我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举措》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丰富,现场气氛热烈,通过黄教授的讲座,我受益良多。聆听讲座,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我国目前面对的国家安全情势不容乐观,在经济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博弈,在很大一方面取决于军事力量发展的高低。只有加强领导,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的安全、政权的稳固和长治久安。
我认为,要把国家安全放到全民族的高度加以认识。通过国家立法,确保《国家安全法》、《反分裂法》、《保密法》等法律法规有效地实行。要加快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以国家的综合实力保障国家的安全需求;要进行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通过电视、书报、网络等媒体进行全民国防教育和动员,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增强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要把军队与国防力量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强大的陆海空军。做好一切准备,敢于亮剑,应对随时可能面临的危机,做到“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