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观众能够在艺术中找到生活的启示与反思,观后感的表达帮助我们培养对影片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下是尚华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篇1
曾观看了翘首以盼、一票难求的国庆60 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影片7点钟放映,可刚到六点半,礼堂了几乎坐满了观众,足见大家对这部影片的重视。
影片内容跨度极广,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庆会谈到最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在祖国60华诞之际,带领我们重温了这一段历史,另外影片规模宏大,明星云集,为我们奉献了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
影片自始至终,都散发着一种让人振奋的感情,带领我们回到那断峥嵘岁月,体味建国的艰辛。在影片中,以张国立饰演的蒋为代表的国民政府和以唐国强饰演的毛主席为代表的共产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全国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各族同胞齐心协力,历时八年抗战,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这块从战争开始,遭受列强欺辱百年的土地,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一天,全国人民憧憬着一个崭新政权的诞生。
在战场上节节胜利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不忘与各民主党派以及国民政府内有识之士的合作,打碎了有些人对解放战争后共产党是否会专政的疑问。在这条战线上,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通力合作,共同为未来解放战争胜利后的国家进行规划,从而赢得了各民主党派对中共的信任。另一方面,国民政府依然我行我素,统治更加黑暗,许多国民政府有识之士纷纷弃暗投明,组织起义,国民政府北京守备司令傅作义便是其中一员。而作为“国母”的宋庆龄,在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时,亲眼看到了大街上那一排排宁可在大街上躺着睡觉也不打扰居民的解放军战士,深深地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军而感动。1949年10 月1 日,伟大的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举国欢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共领导的军队可谓“人民之师”,赢得了劳苦大众的同情,也赢得了受国民政府压迫已久的民主党派的支持,在他们的支持和中共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解放了一座座国民政府占领的城市。尤其是在淮海战役中,几百万解放军的后勤保障与人民息息相关,毛主席更是一语中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的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在建党90周年的日子里,我再次重温了这部影片,它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和感染力,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必将更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好我们的祖国,作为新时期的铁路职工,我们要更好的学习党的宗旨和路线、方针、政策和铁路新知识、新技术,更好地为铁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篇2
在五一放假期间。我和爸爸一齐看了一部电影——《战狼》。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名文武双全的优秀狙击手——冷风,他在一次任务中,领导让他不要伤害犯罪分子,可是,又要求从犯罪分子手中安全的救出人质。可是时间紧迫,冷风没有听从领导"不许开枪"的指示,向犯罪分子连开三枪。把犯罪分子消灭了。这次任务完成后冷风被关进禁闭室闭门思过。最强特种部队"战狼"的队长看中了他,让他加入了战狼部队。“无巧不成书”,被击毙的犯罪分子的哥哥,一个十分有势力的商人发誓必须要为弟弟报仇。他组织了一只小队,派他们去杀冷风,顺便贩卖毒品。冷风凭着自己聪明的智商和过人的武艺最终把他们全给杀了。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是:一、我国武器先进。
保卫国家的战士们手中更先进了,看看他们的装备:夜视仪、手持电脑和直升飞机,个个威武极了。二、军人视死如归。在和敌人搏斗的过程中有不少战士牺牲了,其他的战士丝毫不畏惧,仍然勇敢地上去与敌人打斗,给同伴报仇。三、祖国山水美如画。在祖国的边关,虽然人烟稀少,可是空气新鲜到处都是绿树红花十分美丽。看完这部电影,我既为牺牲的战士而悲伤,又替国家的提高而自豪。
我长大以后必须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让国家越来越强大。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篇3
昨天看了《闪闪的红星》的片子,在抗日时期,潘冬子在七岁时被凶残的胡汉三抓了去,双手被铁丝吊着。胡汉三是个大胖子,小眼睛,大嘴巴,很难看。胡汉三手中的鞭子在空中呼呼作响。冬子被救后,心中有了一个伟大的理想—当红军。但是不久,刚刚入党的妈妈不幸被熊熊大火活活烧死,冬子居然没有想到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诀别。但是意志坚强的冬子没有因为妈妈的去世而放弃理想。还有一次,胡汉三到同党家去做客,看到了与冬子相似的小孩,就一口认定他是潘冬子,冬子却说:“我叫郭征山。”晚上,可恨的胡汉三睡觉了,冬子就拿来汽油撒在他的被子上,然后用火柴烧,胡汉三发觉后,看到了冬子,聪明的冬子手拿棒槌把他打死了。
看完这个影片,我对冬子这种顽强抗争敌人的意志而敬佩,从小失去妈妈的他,现在成了一名红军了。他这样坚强,想方设法怎么干掉胡汉三,为中国人民报仇,他用了各种方式把敌人打败了。还用他的智慧给游击队员送盐:把盐水倒进了棉袄里,然后在烧,这样,盐就出来了。想到这里我的脸烘热的,我做什么事情有时候不用大脑想就急着做,可做出来就后悔了,就说那次考试吧:老师刚把试卷发下来,我就说:“这么简单的题目对我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第二天,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看,85分,我就傻眼了。”这个影片,对我受益匪浅,得到了一个启迪:做事要用头脑,要有颗智慧的心对付敌人。这样就能做好每一件事情!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篇4
集结号响了,我却听不见……
——题记
战争,犹如一场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战场,就等于随时准备献出宝贵的生命。战斗的号角早已吹响,在战场上拼搏、厮杀……周围的兄弟一个个倒下,集结号却还没有响起。
集结号响了吗?难道我听不见?
这是一群顽强的战士,不消灭最后一个敌人,他们绝不离开。47名战士,47个奋斗的生命,在那一声轰爆声中升华。
我的战友呢?战斗结束了吗?九连连长谷子地,他还活着,但被解放军当做敌军俘虏。他打听到自我原先的部队番号已经取消。怎样回去,回到自我的部队?
谷子地就是谷子地,就是有一股别人没有的冲劲儿。他设法加入了解放军炮兵部队,南征北伐,他只为给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的荣誉。
或许是天意,或许是努力。谷子地这么多年来的找寻最后当年负责吹响集结号的吹号手。当谷子地内疚地说,战斗那时,战友们都听到了集结号响,自我的耳朵被炮火震聋了,听不见,执意要战斗,结果牺牲了那么多战友……“集结号响了,我却听不见,听不见!”可吹号手却告诉他——集结号,没有响,真的,没有响!
每个故事都要有一个完美的收场。谷子地在煤矿下——当年血战的旧窑场找到了47位战友,建起了一座“九连纪念碑”。荣誉属于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们。纵使时光飞逝事过境迁,或许历史会渐渐被人淡忘,以前的那份兄弟情义却丝毫不减,谷子地的脑海里时常浮起他的那些兄弟的影子:王金存,焦大鹏,姜茂才,吕宽沟……集结号,吹响了,这次真的响了。
看到最后,没有泪。心里只有一股无法平静的波澜:是为战争的残酷,是为谷子地的执着,还是为在硝烟年代战友情谊?
努力就会有结果。谷子地证明了这句话。在炮火中摸索前进,在硝烟中坚持战斗,因为——集结号还没有响,我们不能撤退,这是军令!他们坚持!谷子地坚持!这场仗没打完,他绝不放下;不找到自我的部队,不还战友一个荣誉,他绝不放下;不到最后,他绝不放下。他从未放下。从谷子地身上,我看到一种叫“坚持”的东西,一种叫“信念”支柱。
说到《集结号》,就不得不谈到战争。“战争”二字足以显示生命的脆弱,一场战役之后,残酷的战争让多少有故事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一齐被历史掩埋,被人们遗忘。“白鸽飞舞的年代,你不会认识我,我的绿军装是最普通的颜色。假如一天风雨来,风雨中会显出我军人的本色。”如果没有战争,或许他们已经忙着耕种了;如果没有战争,或许他们还活得好好的;如果没战争,或许一切杯具都不会发生……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篇5
一颗赤心肝胆照,为国捐躯又何妨。爱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拥有的特质,一个人如果不爱国,就算他有多大的本事都不值得人们尊敬。相反,就算他是一个无名小卒也值得人们永远记住他。
因此,爱国的意识从小就应该拥有,像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栋梁更应该有一颗爱国的心。寒假里,闲来无事便看了几部电影,没想到的是,影片内容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电影《淘气包马小跳》中的主人公马小跳就有一颗惩恶扬善﹑爱国的心,并且有着远大的志向。电影情节中,马小跳看似调皮,其内容却有着正义善良的故事情节。人物在进步成长,也正在不断的磨炼之中。我们也应这样,从小定下为祖国做贡献的志向,不断努力最终实现愿望。
做到拥有一颗爱国的心并不难,难的'是拥有爱国的精神。电影中有无数拥有爱国之心以及爱国精神的人。电影《闪闪红星之红星小勇士》以及《小兵张嘎》中的两位小英雄,小小年纪便有了为国而战的决心和勇气,这是我们当中许多人都难以做到。而电影《背起爸爸上学》中的主人公更是有着坚强的意志,感动至深的场景让我几度潸然泪下,他们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爱国,心中永恒的话题。我们身上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像影片中的主人公那样,做一个爱国﹑保卫家园的好孩子!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篇6
自从看了电影《地道战》以后,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因为英雄的形象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地道战发生在冀中平原上的故事,一次,日本鬼子要侵略冀中的人民,人民为了赶日本鬼子出中国,在每户人家里挖了一条通道,这做了陷井,经过了一场激烈的战争,冀中人民终于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但是,高老忠为敲钟报警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我觉得冀中人民很聪明,会用各种手段去对付他们,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冀中人发会想到挖地道,家家户户连在一起,逃得容易,打仗也容易。
那已成为历史,我们现在很少存在战争,因为人们不想打仗,他们想有一个温馨的家,过着平平常常的日子,而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出贡献,所以全世界的人民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爱国主义影片《地雷战》 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地雷战》。
我觉得中国人真聪明呀!造出那么多的种地雷,打得日本鬼子抱着脑袋逃。
在《地雷战》里,我知道的了地雷有石雷、铁雷、土水雷、子母雷、碎石雷、头发丝雷等。
每一战,游击队员们埋了几个地地雷,就把日本鬼子打退了。
第二战,日本不甘失败,用工兵冲破了铁雷阵。
但是游击队员们又用碎石雷把日本鬼子炸的满天飞。
翻译官捡起个破铁环儿说:”真扫兴,探雷器都炸成这样了。“
第三战,游击队员们到处埋地雷,又一次把日本鬼子打败了,地雷战大获全胜!我想:“中国人真伟大啊!”
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篇7
最近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影片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抗日前线,建立太行山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山西的平型关、忻口等重要战役,塑造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独臂将军贺炳炎、爱国将领郝梦龄等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崔队长这一形象,展示了八路军勇战日寇的壮烈场面,再现了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影片给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气势磅礴来形容,伴随着我们耳熟能详的歌声,用简洁的直升机俯拍开门见山地给出太行山全景,直接了荡地突出《太行山上》的主题,并用很好的过度手法衔接到國民党阵地,并引出电影的主要人物——朱德。电影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按照历史顺序将八路军如何歼灭敌人的战役一一列出,并适当地带出部分爱国将领的名字,讲述了老百姓与八路军同仇敌忾,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
在《太行山上》影片中,军民鱼水情是该剧的一个闪光点。从外国记者的视角看到中国劳动妇女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援八路军;而擅长标枪的崔队长则是投身到战争当中。一位國民党军官的一句话让我们感到好笑又觉得可悲:如果老百姓都能打仗,还要我们军队干吗?然而历史恰恰证明了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影片中八路军高级将领爱兵如子的形象更是被刻画得生动而又鲜明。大雪纷飞的深夜,朱德同志走出庭院,看到小兵在站岗。上前嘘寒问暖,还把小兵冻僵的手放进自己的怀里全暖,最后还是自己替小兵站岗,让小兵跑步热身。这种镜头在影片中还有很多。看了让人感动,从一件件小事中更能看出一位伟人的高风亮节。
在这部电影中,我领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我们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对他们而言却是不畏牺牲。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朱德在太行山上面对无数个铁血战士宣布战役胜利后,他们不约而同举起手由衷的发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强烈激昂的呐喊。朱德的演讲是那么的振奋人心,简短而又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呼声更是响彻山岗,这种怎样的一种豪情壮志,有着这样的热血儿女,日寇的罪恶念头想都不要想,有着这种钢铁脊梁,任何妄图入侵的敌人都会受到正义的'惩罚。在这发自肺腑的声音里我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我确确实实被感动了,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更感觉自己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重温那段历史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的和平解放不惜牺牲一切的抗战精神。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抗战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